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68页(第1页)

  &1dquo;觉”。朱熹&1dquo;格”的原意是&1dquo;至”、&1dquo;穷”,即达到、穷尽的意思,而吴澄则解

  释&1dquo;格”字说:&1dquo;朱子尝谓大学有二关,格物者梦觉之关,诚意者人兽之关。实悟

  为格,实践为诚。”(《宋元学案·吴澄学案》)吴澄解释&1dquo;格”为&1dquo;悟”、&1dquo;觉”,

  亦即内心的一种思维活动,这就把朱熹具有合理因素的&1dquo;格”,演变为6学的简易

  工夫。

  吴澄的理学思想,是宋代理学的继续和展,它是在&1dquo;和会朱6”的过程中形

  成的。特别是其心性说,主张&1dquo;格物致知”专主于心,不假外求,务须&1dquo;内外合一”,

  更充分体现出元代朱6合流的趋向,也明显透露了后来明代王守仁心学的消息。其

  实,王守仁部分接受6学而又部分参以朱学的学说特点,早在吴澄的理学思想中已

  经初露端倪。因此,我们可以说,吴澄的理学正是从宋代程朱理学过渡到明代王学

  的桥梁。

  (何尊沛撰)

  主要参考书

  1.吴澄《吴文正公全集》(附录:年谱、行状、神道碑等)

  2.黄宗羲《宋元学案·草庐学第》

  3.吴梓材、冯云濠《宋元学案补遗·草庐学案补遗》

  4.宋濂、王礻韦等《元史》(本传)

  5.虞集《道国学古录》

  6.魏源《元史编》(本传)

  7.柯劭囗《元史》(本传)

  8.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元代理学》

  9.杨宪邦主编《中国哲学通史》(第三卷)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回目录

  心学大师王守仁

  (1472—1529)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会稽山阳明洞(今浙江绍兴县东南2o

  里处),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又曾创建阳明书院于越城,故世称阳明先生。王

  守仁28岁中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金都御史、

  南京兵部尚书等,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敕封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38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