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1页(第2页)

  展的有力主张,而&1dquo;开源”的方法主要希望通过改革,把&1dquo;聚敛之权归之公上”,

  达到&1dquo;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的目的。&1dquo;节流”之法主要是要求裁减冗费,限制以

  皇帝为的大小官僚大肆挥霍浪费。就这一点说,司马光的主张不无道理。况且,

  由于王安石执行法中用人不当,产生了与其本来愿望相反的一些副作用,所以,

  法的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

  就个人感情上说,司马光和王安石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王安石十分钦慕,

  在《辞修起居注第四状》中说:&1dquo;如臣空疏何足称道,比于王安石相去远甚&he11ip;&he11ip;使

  臣之才得及安石一二,则臣闻命之日,受而不辞。”嘉伯年间,二人同修起居注,

  神宗即位后,两人又同居翰林学士之职,彼此相敬重,相处&1dquo;特友善”,他们和吕

  公著、韩维四人,当时被称为&1dquo;嘉祐四友”(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11)。甚

  至因政见不合分道扬镳之后,他们在感情上并未完全破裂。司马光一直认为:&1dquo;介

  市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传家集》卷63,《与吕晦叔第二简》)王安石变

  法失败罢相之后,也还称赞司马光为&1dquo;君子人也”(曾敏行《独醒杂志》卷4,转引

  顾奎相:《司马光》)。宋哲宗元祐元年四月六日,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王安

  石病故,噩耗传来,正在重病中的司马光不禁为之感伤,还特写信给执政的吕公著,

  嘱其&1dquo;优加厚礼”(《司马温公文集》卷1o,《与吕晦叔第二简》),朝廷接受了

  他的建议,并追赠王安石为太傅。以上事实,说明司马光确是一位光明正直的&1dquo;君

  子”。

  总之,作为封建时代一位伟大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思想家的司马光,不愧是一

  代名儒大贤,在其德行、政事、文史等许多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供学习和借鉴

  的精神遗产。对于他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实事求是

  的态度加以对待。

  (李刚兴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司马光传》

  2.《宋元学案》卷7、卷8《流水学案》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