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4页(第1页)

  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

  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尽管

  韩愈生前生后,褒贬莫一,但总的说来,一直享有很高的声名。在明朝以后,甚至

  被当作神在吏部和学府中供奉。韩愈不仅是唐宋古文运动中的一员健将,也是由汉

  唐注疏之学向宋明儒学转变过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一、坎坷仕途刚直秉性

  韩愈率退之,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生于邓州南阳(今河南孟县西)一

  个世代官宦之家,因他的先世曾居昌黎(今辽宁义县),故韩愈也自称昌黎人。七

  世祖韩茂曾于后魏立过大功,被封为安定王。父韩仲卿,做过武昌(今湖北鄂城)

  令,官至秘书郎。在任武昌令时,因为政清廉,爱民如子,离任后当地百姓为他树

  碑颂德,当朝大诗人李白写了《去思碑》赞扬他的政绩。韩愈的叔父韩云卿曾任监

  察御史,以文章名于当世。韩愈的伯兄韩会官至起居舍人,后来贬韶州刺史,善清

  言,有文章。韩愈就出生于这样一个累世官宦的书香之家,自幼受到家学熏陶,对

  源于中土的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韩愈的母亲早逝。3岁时,他又失去了父亲。小小年纪痛失双亲,他的伯兄韩会

  承担了抚养他的责任。韩会对韩愈后来的学术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宋人王钅至甚

  至认为韩愈&1dquo;本六经、尊皇极、斥异端、节百家之美而自为时法,”是由&1dquo;兄弟师

  授”[注]。7岁时,韩愈随伯兄来到长安。这时,韩愈已能立志于学,一日能记诵数

  千言,言出成文。所学包括经、史、百家之言,而以儒家文化的经典六经为主。

  《旧唐书·韩愈传》说他&1dquo;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他在后来《答李翊书》中也

  说:&1dquo;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注],表明他自幼服膺孔

  孟,崇信儒经。这种读书生活对于他后来高举儒家正统的大旗,力排佛老&1dquo;异端”,

  具有重要影响。韩愈不仅努力钻研六经,而且对三代两汉的古文也有特别浓厚的兴

  ,尤其喜爱司马相如、董仲舒、司马迁、扬雄的文章,他后来力倡文学创,鄙

  时文而尚古文,在青少年时期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代宗大历十二年,韩会因党元载,被贬官岭南韶州,这时韩愈年仅1o岁,随

  伯兄到了南方。不久,韩会病死于贬所,韩愈由兄嫂郑氏抚养,护送伯兄的灵枢归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