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9章东宫折子(第1页)

东千步廊。

朱瑄坐在窗前光线明亮的地方翻看治河总考和治河通考,屋中几名年轻官员引经据典,正在激烈讨论治河的事,有人说应该疏,有人说应该堵,他默默听着,没有插话。

天色渐暗,遥遥传来隆隆的钟鼓声,众人这才暂且停下争论,约好第二天再辩。

朱瑄出了值房,现窗前站了个人,面阔耳大,鼻直口方,须皆白,一身轻纱官袍,正是工部尚书,他身后的年轻官员细长眼,颌下短须,当风而立,气度闲雅,乃最近刚刚升官的谢骞。

工部尚书笑眯眯地看着朱瑄“太子殿下对治河可有心得”

朱瑄道“略读了几本治河的书罢了。”

司礼监太监钱兴把持朝政,内阁元辅郑茂和他沆瀣一气,其余内阁大臣浑浑噩噩,民间戏称他们是“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工部尚书就是个明哲保身、从不得罪人的周全人,和朱瑄谈笑了几句,说了些治河的事。

几人走出回廊,互相谦让了一会儿,朱瑄目送工部尚书离开。

谢骞没走,他刚到工部任职,急于做出一点成绩,继续和朱瑄讨论刚才年轻官员争吵的话题“殿下觉得治河应该以决口合龙为先,还是疏浚为先”

朱瑄说“大河绵延数千里,支流众多,以堵塞决口来治河,终究不是长久之法。”

谢骞眼前一亮,赞道“不错下官也是这么想的。”

近年来,大河几乎连年决口,河道频繁迁徙,每到汛期,洪水肆意,阻塞运道,淹没农田,平地成湖,千村万落漂于一空,水灾之后又有病灾,民情躁动,动乱频生总理河道的官员每年都更换,不过成效甚微。

朱瑄道“孤听说山西宋素卿擅于治理河运,于疏浚河道颇有建树。”

谢骞挑了挑眉“宋素卿”

宋素卿可是钱兴一手提拔起来的,正儿八经的阉党。之前有人推荐过宋素卿,说他多年来研究治河,曾经主持修建了横截汶水的工程,成功整治了会通河,可以为治河总督,文官坚决反对,为了阻止嘉平帝启用宋素卿,他们弹劾宋素卿在治理运河时压榨民夫、收受贿赂、毁坏农田、纵容奴仆侵占良田,因为证据确凿,嘉平帝大怒,罢免了宋素卿,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次嘉平帝命朝臣推荐治河总督的人选,没有文官敢提宋素卿的名字。

莫非太子想推荐宋素卿他就不怕得罪文官,引众怒

谢骞眼神闪烁。

金兰从薛娘娘那里回来之后,一直在想她的那句话。

周太后和另一外太后

周太后不是先帝的原配,先帝的元后姓钱,先帝年轻时并不宠爱钱皇后,后来夫妻俩患难与共,貌美如花的钱皇后为先帝哭瞎了一只眼睛,先帝悔恨交加。那时候周太后因为生养了嘉平帝而成为了贵妃,有太监建议先帝改立有子傍身的周贵妃为皇后,因为钱皇后既无子又是个残废,先帝断然拒绝。驾崩前,先帝怕自己死后钱皇后孤苦无依,叮嘱嘉平帝务必尽孝,嘉平帝满口答应。

等嘉平帝登基,生母周太后在堂,嫡母钱皇后也在世,按例应该尊两宫为太后,周太后却派人告诉嘉平帝钱皇后乃残废之人,无子,不足称太后。她要儿子废了钱皇后。

群臣反对,嘉平帝也认为母亲无理取闹,一边敷衍周太后,一边支持大臣,先帝元后钱皇后最后还是被尊为慈懿皇太后,周太后为皇太后。周太后十分不满。

后来,钱太后抑郁离世。

据说钱太后晚景凄凉。

金兰打走其他宫人,问杜岩“听说先慈懿太后的族人没有加封”

杜岩满肚子八卦没地方诉说,见金兰问,立刻打开了话篓子“没有万岁爷爷闷着气呢”

金兰伸手够攒盒,抓了把松子糖,问“怎么说”

杜岩站在她面前,一口气道“当年万岁爷爷要废了吴皇后,钱太后说吴皇后年轻,难免犯错,不至于就要废了她钱太后为吴皇后说情,老娘娘非要和她对着干,和郑贵妃联手劝说万岁爷爷,万岁爷爷还是废了吴皇后自那以后,万岁爷爷对钱太后有了疙瘩,封赏后族的时候次次漏掉钱家人”

嘉平帝为了郑贵妃废掉第一任皇后时,钱太后在世,她劝说嘉平帝不要轻易废后。周太后听说,立马站在郑贵妃一边,和郑贵妃一起怂恿嘉平帝废后。

所以嘉平帝才能轻而易举地废了吴皇后。

为了废后一事,嘉平帝对钱太后心存芥蒂。钱太后屡受欺凌,又是个半残之人,哪是周太后的对手不久就离世了。

金兰心道原来势如水火的周太后和郑贵妃曾经是一对盟友。

杜岩继续道“等万岁爷爷要废王皇后的时候,老娘娘不答应了,王皇后可是她亲自选的朝臣也不答应,万岁爷爷虽然还是废了王皇后,不过金印、宝册都没收回去,还是在王皇后宫中,对外王皇后还是皇后,在宫里就不一样了,每次宫宴,郑贵妃的凤辇走在前面,王皇后的反而在后面王皇后怕重蹈吴皇后的覆辙,干脆闭宫不出,什么事都不管每天待在宫里做针线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出来”

金兰问“太后和郑贵妃怎么就成了如今这样”

从宫中传言来看,郑贵妃年轻时并不像现在这么跋扈,她对嘉平帝了如指掌,知道嘉平帝孝顺,一直很尊敬周太后,还曾经和周太后联合起来促成第一次废后。为什么这几年郑贵妃突然忘了隐忍,明目张胆和周太后对着干呢

杜岩想了半天,摇摇头“小的也不晓得宫里的人说可能是因为老娘娘喜欢王皇后,所以见不得郑贵妃得宠”

金兰若有所思。

郑贵妃能荣宠这么多年,果然并不是单单靠嘉平帝的宠爱早年的郑贵妃并不出风头,每次都能很好地利用嘉平帝、周太后、钱太后几人之间的矛盾来为她自己谋求前程,她突然和周太后决裂,绝不可能仅仅是为了王皇后被废的事

王皇后深居简出,也可能不单单是为了躲避郑贵妃的戕害如果周太后非要她争宠,她早晚会落得和第一任废后一样幽居冷宫的下场,她不愿做周太后的棋子,干脆自己闭宫不出。

嘉平帝的后宫还真是剑拔弩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金兰忽然想到一种可能郑贵妃这么憎恶朱瑄,会不会是因为她看到钱太后的凄凉下场触景生情,所以千方百计要阻止朱瑄即位

先帝还在世的时候,周太后已经藏不住她对钱太后的嫉妒憎恨,仗着自己生了嘉平帝,多次鼓动心腹上疏废后,先帝担心自己死后周太后加害钱太后,特意下旨废除了殉葬制,将钱太后托付给儿子嘉平帝,还不止一次当着朝臣的面嘱咐他孝敬嫡母,嘉平帝口口声声答应会将钱太后视作亲母到头来,先帝的一番苦心不过是徒劳而已

钱太后一生孤苦坎坷,成了残废,晚年还被周太后欺凌,堂堂元后都是这个下场郑贵妃不可能不担心她自己的将来。

说了会儿闲话,两名提督太监捧着乞巧宴的账本求见。

金兰接了账本看,脸上表情微微一变。

燕窝每两售银十两在老家只要八钱洋糖一斤五两市面上的是五分一只活兔十两市面上能买十几只肥的

她知道宫中采买总要比市价贵许多,这也不是提督太监故意隐瞒,鸿胪寺、司礼监、御用监、尚膳监和宫外采买肯定会层层克扣,都是默认的规矩她手中这份账本并不出格,如果她较真的话,那就是大笑话了她收敛了脸上表情,让杜岩带着两名提督太监去吃茶。

等朱瑄从外面回来,金兰忍不住和他算账“宫里的瓜果肉菜动辄几十两这要是在我们老家,几十两够过一年。”

朱瑄轻笑“向来如此,要是没有一点油水,谁愿意抢差事”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