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2章 扬 威 西 夏(第2页)

皇上…任丘泽出列:依本王愚见,应尽快招兵勤王,拱卫京师,待大部人马聚齐,合而围之,歼敌于都城之下,二军司区区三、五万兵马,何以能成大事?

仁宗皇帝叹口气:朕之忧虑不在韦州、宥州,而在都城之内啊…叛军若有内应,后果不堪设想。

任丘泽心中一惊,拱手道:皇上多虑…如今君臣一体,上下同心,谁敢存有二心?

况且,有皇上亲卫帝国雄鹰“铁鹞子”坐镇,叛军此来,无异于自投罗网

这倒是…仁宗点点头:有桓儿护驾,朕高枕无忧…

余光微扫楚王,拓跋桓道:拓跋桓誓死效忠皇上!

楚王又是一惊,再不敢多言。

拓跋桓归列,却在转身的当儿意味深长回望他一眼。

仁宗皇帝乾刚独断,定下御敌大计:八百里加急西寿军司慕容西道,南阻韦州白玉庭;

六百里加急白马军司卢多安,东阻宥州曹四喜及“步跋营”。

楚王眉头紧皱,百思不解:军情级别有异,此其一;

白马军司位处京城东南,本就为防御东来之敌而设,然西寿军司犹在韦州西南三百余里,岂不是远水去解近渴?

等文书传到、再调配军辎粮草,估计那时,白玉庭早已兵临城下了…

心中有疑,却不敢再问,心道:皇上精于理政,却是不懂兵法,难道是天佑他成事?

韦州两万兵马,浩浩荡荡,直奔京城而来,旌旗蔽天,尘土飞扬,留下五千军马守城。

慕容西道早已陈兵柔狼山,枕戈待旦、整装待。

韦州兵一开拔,即被斥候探知,“慕容”帅旗高举,西寿军司万余精锐,如出山猛虎,直扑韦州大营。

此为仁宗皇帝与慕容西道旬前就已定下的“调虎离山”及“围魏救赵”之计,八百里加急只不过是做给楚王看的障眼法。

慕容西道是员沙场老将,少年即追随先帝,深谙用兵之道,他早借韦州兵马集结,频繁进出的机会,三百精锐已成功混入城去,以各种身份隐匿起来。

夕阳西下,城郭依稀,慕容西道登上落铎山,举东望,城外的清水河,在眼底蜿蜒延伸,直至城内。

西夏境内三大山,北贺兰、中罗山、南六盘。

罗山宋时称落铎山,远观犹如贝壳得名,山势南北走向,绵延三十公里,东西亦有十八公里,云杉、油松间杂其它耐寒、耐旱树种,遍山翠绿,在千里沙漠瀚海中如同一枚翡翠,巍峨耸立,生机勃勃,储蓄着方圆数百公里的沙漠水源。

一天一夜的急行军,慕容西道的西寿军已成功推进至离韦州城数十里的地区,只待城中举火为号。

此时,白玉庭的部队已在百里以外,纵是急驰回救,已然不及。

晚风里,慕容西道如标枪般挺拔,颌下胡须不怒自威,这个追随先帝东征西讨的六十余岁老将,脸上刻满风霜,但他的眼神依旧如少年一般坚毅明亮,丝毫没有疲惫的迹象,他在静静等待着…

亥时一刻,人衔草、马衔环,大部人马借着朦胧夜色无声无息向韦州城掩去。

子时正,城内百余处突燃大火,烈焰冲天,伴着滚滚浓烟…火光里,人影幢幢、奔走呼号,大街上,犬豕突奔,鸡飞鹅鸣,满城乱作一团…

此刻,城外传来号角和擂鼓之声,万余精锐高举火把,将韦州城团团围住,早有内应将四城打开,慕容西道大军长驱直入。

深夜出此变故,举城皆惊。

西寿士兵高呼:朝廷大军开到,闲杂人等,勿要出门…

百姓趴着门缝观看,一队队盔甲鲜明的军队迈着齐整的步伐走在街上…

西夏已多年未见战火,普通百姓何曾见过如此阵势?均听从士兵劝阻,缩在屋里。

韦州军营。大部分士兵尚在睡梦中,即缴械投降,零星抵抗,很快即被斩杀…

白玉庭及中高级将领的府邸、家眷早被严密控制,严加保护。

噤若寒蝉的韦州士兵被赶至阅兵大校场,等待训诫收编。

火光里,一员老将登上点将台,威风凛凛,俘获的二十余名中级以上军官,五花大绑,跪于将台下。

老将捻着胡须:吾乃西寿军司统帅慕容西道…

此言一出,满城皆惊。

人的名,树的影,慕容西道为昔年先皇麾下五大虎将之二,战功赫赫,威镇四方,排名仅在“铁鹞子”统帅晋阳王之后,他还有个绰号--“慕容屠城”…

满场军士战战栗栗,汗出如浆,只盼今日他能大仁心,网开一面,留下头上吃饭的家伙。

校场鸦雀无声,慕容西道高声道:老夫从军近五十年,前追先帝,开疆拓土,今随少帝,镇守一方,大小战斗无数,也算百战余生之人…言毕叹息。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说的就是我朝的龙兴之地…

他声音高亢:一将功成万骨枯…试问,普天之下,哪个双亲儿女,愿意自己的儿子、父亲战死沙场?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

雄浑而悲壮的声音在夜空回荡,下面传来隐约的啜泣之声…

敌人给我取个诨号:慕容屠城…

慕容西道故意停顿不语,偌大的校场,唯听油松火把“嗤嗤”燃烧的声音。

众军士心中惊粟。

但…那是对敌人,尔等皆我同胞兄弟,何忍刀斧加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