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章 瞌睡枕头(第1页)

一番调查下来,马晓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洛川固恒房地产开公司这种现象并不是孤例。

各种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显示,洛川近年来许多本土房地产公司都因为受大环境的影响,房子卖不出去造成资金链断裂,被逼选择被收购。

不过,国内大型房企选择收购,条件却是非常苛刻。他们收购时,先支付了本土房地产公司所欠下的债务这一块,而这些房产公司想要获利,却只能等项目开完成,卖出去之后才能得到。

并且,一些原本被本土房地产开商分包出去的项目,被收购之后,同样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大老板抗不住,小老板些更是恼火。于是,表面上看起来,洛川地产市场只是变换了开商。实际上,本土开企业几乎被重新洗盘过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外来的上市开企业,更热衷于建设各种商业城、商业中心。一个城区人口不过百十万的三线城市,东南西北各区都不止一个商业中心。试想,在电商日益崛起的现在,这些商业中心的存活问题本身就充满着各种不确定因素。

老百姓对这种城市建设问题可能平时根本没有关心,这也是房产市场尽管变化巨大,但是在市民生活中却显得波澜不惊。

不过,这个课题实在太大。马晓冰经过分析,决定从商业地产这个角度撕开口子,先做一篇稿子来试水。

马晓冰确定了一个主题《上市房企抢滩争建商业中心洛川能否承受其重》。

一方面在紧张的调查和采访,一方面公司的app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都在稳步进行,距离“烙传深读”app正式上线的时间已经日渐临近了。这天,董拥军来到洛川。

董拥军是随着“新闻眼看新洛川百家媒体洛川行”采访组来洛川的。刚下榻酒店,接受了市领导的欢迎晚宴之后,他就联系了马晓冰,来公司喝茶。

马晓冰、匡凤春、陈露瑶等人都在公司加班。

跟董拥军一起来的,还有四个人,但是马晓冰并不认识。

董拥军给马晓冰一一介绍

王川,西川日报经济部副主任。这是一个带着厚厚黑边眼镜的中年男子,一脸敦厚的笑容,像是个儒雅书生。

但文文,中通社驻西川省记者。别小看这姑娘,穿着青春活泼的衬衫套牛仔裤,背一个书包,小巧的脸上点缀着几颗活跃的雀斑,像个中学生一样。她可是北大经济学专业博士生毕业。

钟正奎,国家级财经杂志《经济观察》的席记者。这人一头卷,个子高挑,起码有一米八几甚至一米九,身材瘦削,脸长得像马脸一般。他不苟言笑,看起来像是很不好说话的样子,也不知道董拥军怎么把他带来。

文斐,西川省广播电视台《西川故事》栏目制片人、主持人。她大约三十岁左右,长得不是那种惊为天人的美丽,相反感觉有些平凡。只不过,她身上那种天然的气质,雅洁如玉,似兰斯馨,让人越看越觉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等等,《西川故事》?这不是那天吴德远所说的那个栏目吗?那个栏目的主持人不是姓……马晓冰迅在头脑中仔细回忆,对,姓闵,叫闵什么,却再也记不起来了。

在马晓冰略显寒碜简陋的办公室内,陈露瑶已经给大家沏好了茶。办公室虽然简陋,茶却并不差劲。因为洛川本地产茶,尤其是本地所产的早春茶“正月半芽”却是外边市场上不易见到的好茶。

这种茶采自洛川云雾缭绕的高山,一般是正月初就开始采摘,所采摘的仅仅是如月半弯弯的一枝小小的芽尖,通过特殊的炒制,所泡出来的茶,汤色青绿,入口极香,回甘更回味。

“正月半芽”因为产量不高,而且对时令要求也高,所以市场上并不多见,价格也非常昂贵。特级茶叶至少要上万元一斤。而稍微次之的,也要数千元一斤。

马晓冰之所以有这个茶,还是因为几年前,这个品牌刚刚推出来的时候,茶叶公司老总请他帮忙写了一组推广文章,风评甚好。以后每年茶叶上市,就会给马晓冰送来一小盒茶叶作为新年礼物。

一小盒茶叶不过半斤,马晓冰自然是舍不得喝的,都存放在冰箱里,招待贵客使用。

今天见贵客上门,马晓冰自然用了自己珍藏的“正月半芽”作为待客之茶。

大家也都是第一次品这个茶叶,一品,顿觉口舌生香,神清气爽。又听了马晓冰对这个茶的介绍,对马晓冰的印象都非常好。

几位大记者来洛川采访,但他们对洛川的情况却了解不多。马晓冰在洛川媒体工作了十多年,对洛川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传说、民风民俗都相当熟悉,所以大家都各自抛出自己的问题,马晓冰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上他本来比较善谈,说话也得体,一晚上下来,大家成了好朋友。

心里装着问题,大家熟稔之后,马晓冰坦率地问“文老师,听说《西川故事》这档节目收视率非常高。这档节目一直都是您在主持吗?”

文斐笑了笑,很平淡地说“现在收视率的确还不错。不过,我们以前是通过做一些社会焦点事件为主,吸引了不少观众。现在主要做深度的政经报道。也一直是我主持的。”

随后,文斐又自嘲了一句,“怎么,马老师一期节目都没有看过?看来,我们节目的影响力还是太小了啊。”

马晓冰觉得自己说没有看过也实在很唐突,毕竟是卫视台的节目,洛川市也能收看。他尴尬地解说“你知道,我们做纸媒的人,一般都看报纸……”

董拥军插话进来“晓冰,你还是孤陋寡闻不思进取,谁说纸媒就不看电视?”

也是,同处省城,新闻竞争大,各家媒体虽然各有所长,但大家彼此都非常关注对方。知己知彼,一个新闻事件,往往会被不同媒体反复研究,榨取完所有的新闻价值。但洛川就不同了,地方小了,大家都按部就班,遇到像马晓冰这种非常敬业的记者尚好,一般记者每月只要完成自己的积分,能正常领取工资就是了,哪管其他媒体怎么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角度报道哦。

董拥军这时又补充介绍了“文斐老师可是全省届名主持人。她可算是新闻世家,她父亲曾经做过西川日报的副总编,她哥哥现在是中通社西川记者站的主任……”

“闵主任是文老师的哥哥?”马晓冰脱口而出。

“马老师认识我哥?”文斐好奇地问。

“哦,不。我只是听说过闵卫兵老师,也读过他所采写的一些重大题材报道。”马晓冰说。

“文斐是您的艺名吗?”马晓冰以为文斐不是她的真名,而像记者一样取的笔名。

“不,是我的本名。我父亲当过兵,上过战场,他最好的一个战友牺牲了,没有留下后代。所以我出生之后,父亲就将我过继给了战友的遗孀,取名也是他的姓。”

哦,原来如此。马晓冰心想,看来吴德远所托的这个事情但是可以帮他问问。这真是瞌睡来了,就遇到枕头。

喜欢晓夜向前请大家收藏晓夜向前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