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十四 赐婚(第1页)

昭宁二十年,初冬。

京师。

入冬的清晨寂寥又寒凉。

冷得长街御道上早起的行人都得蜷着身子哈出一口白气来搓手取暖,京城以外,街边的小贩耳朵冻得通红。

大周的早朝会很早,住的偏远些的大臣三更天就得起夜。

好在昭宁帝一般也不怎么召开早朝会,尤其是这般入冬时节。

但今日不仅要召开,还是夜半三更紧急通知的群臣。

五皇子拖着疲乏的身子步入太和殿时,惊奇的现除却京师之外的二、三皇兄,七皇弟外,一众皇子都在场,文武百官一应俱全。

甚至连当朝宰相,太师,御史大夫三公齐至,这三位…各自代表着如今大周朝堂的一方党派。

今日要宣布的显然是一件难以想象的大事,即便襄阳郡被青丘吞没当日也没有这么大的阵仗,难道是杭州也失陷了?

五皇子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绪站在一众皇子身旁,左右四顾,皇兄皇弟们都有些颓然的样子。

至于诸公们,这些大官中肯定有收到消息的,还有同父皇对过折子的,但他们都是装样子的高手,根本看不出什么眉目来。

四皇子也不晓得说什么,只有保持缄默。

静等了须臾,昭宁帝才姗姗来迟。

这位正值壮年的皇帝审视殿中的百官,他披着金卦披肩,烫金龙袍长尾曳地,听得齐声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后他才淡然道:

“众爱卿平身。”

兵部尚书大步出列,朗声道:“微臣有事起奏。”

“爱卿请说。”昭宁帝气度沛然,端坐龙椅之上,语气中只显得平静,读不出什么情绪。

兵部尚书躬身作揖道:

“臣于子夜接到前线战报文书,三殿下亲领一支奇军连夜火烧青丘军粮仓,致使青丘泱泱大军二十余万兵粮寸断。”

“而后三殿下孤身一人与青丘行军总统帅和谈后,青丘退军,至此,云川重新归还于我大周。”

三公震惊,群臣面面相觑,皇子们不敢置信,片晌的寂静后,整个太和殿都陷入了激烈的攀谈中。

上一次召开的朝会还是就青丘侵占襄阳一事的看法,群臣们考虑的内容甚至是和谈应该送些什么,甚至有臣子提议与金夏和亲的。

如今这才几天?

传来的前线战报却截然不同,甚至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什么幻觉。

那可是青丘军…二十余万浩浩荡荡的青丘军,踏破襄阳用了不到五天,伤亡更是微乎及微。

这样如同不可逾越的险峻奇峰般的青丘军,如今不仅败于大周,而且还和谈退军了?

连和谈的条件是什么他们都不知道。

诸公们的交谈愈演愈烈,在昭宁帝的示意下,掌教太监在那油光可鉴的大殿上抽了一记响亮的静鞭。

太和殿内很快安静下来,昭宁帝淡淡道:

“年儿一出阁便成此大事,朕想封王予他,再赐他一州封地,众爱卿就此事,不知有何看法?”

封王封地非同小可,皇帝这么搬出来的意思其实很明显,为的就是削一削三皇子的功勋。

给的赏赐几乎一步登天,必然会有党派不满,多多少少上点弹劾折子,既免得三皇子一跃成了太子,也不会显得自己不够重视功臣。

权衡之道便是如此。

身为坚定的皇党,兵部尚书再一次出列作揖,道:

“陛下,微臣以为此举不妥,这场大捷中三殿下亦有逾矩行径,据参军幕僚指明,三殿下亲领的奇军并非我大周辖内之军,而是一支由江湖散人组成的义军。”

“且在组建此义军时,曾压迫江都城太守,据调查太守有怀疑江都城大逆不道的小报出自三殿下之手,其中细节可以静候太守口供。”

国子监白长须的老祭酒即刻出列,反驳道:

“三殿下虽有逾矩行为,但功过两分,更遑论是如此收复云川的大功,若没有三殿下武断之举,恐怕青丘军仍盘踞着襄阳。”

这位祭酒的出列,则代表着储君党天平的偏移。

五皇子看在眼里,心中颇惊,若是真被三皇兄坐稳了王位和封地,那他在顷刻之间便能同二皇兄分庭抗礼,恐怕储君党要分裂成两个派别。

吏部侍郎缓缓出列,讥讽道:

“大祭酒的意思难道是我幅员辽阔的大周国运仅仅只挂钩于三殿下一人不成?”

“身为皇子却仍逾矩,事后却封王封地,惩戒不痛不痒,这是要让天下人以为三殿下居功自傲,做什么便也无伤大雅不成?此行不严惩,必将伤及陛下之威信。”

能上朝的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吏部侍郎这番话立刻就占据了国本的制高点。

老祭酒一脉的储君党纷纷出列反驳,但毕竟太师尚未表态,且夺嫡热门另有其人,便显得有些式微。

中立立场的户部侍郎敏锐的嗅觉动了,他忽然出列,道:

“陛下,三殿下分明断粮线,手握青丘命脉却不要求青丘予以战争赔款,反而和谈放走二十余万青丘军,臣怀疑三殿下之手段还过于稚嫩。”

大周同青丘打了许多年仗了,打仗的消耗想来是个天文数字,赋税水涨船高,百姓叫苦连天,要是能向青丘要来赔款,必然能充实国库,缓解民情。

当然户部尚书说这番话那肯定不是真的为百姓着想。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