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0章 一举两得(第1页)

【而朱棣迁都,强行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北方,是应对南北分裂的有力举措。】

【迁都后,北京及其周边成为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汉族政权对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同时,伴随着迁都,他坚持推进洪武时期的移民政策。不仅在辽东河西扎下来几十万江浙沪一带的汉人军户和家属,而且从江淮大力移民到河北,彻底重整了河北人口结构。这次迁都极大地深化了中国南北一体化进程,避免了再度进入长期的南北朝大分裂。】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神色郑重,走到朱棣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件事你做的很好,有咱老朱家的风范!”

朱棣有些小惊喜,但也端正神色,认真道“这是儿子的责任,怎敢不竭股肱之力?”

永乐十六年。

朱棣正了神色,吩咐左右和太子太孙“移民、南北融合是大明的根基,日后尔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执行!”

左右纷纷领诺,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认真受教。

秦朝。

嬴政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刚刚灭掉六国,六国遗民对秦朝的态度,比起神迹中南北百姓间的敌视,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大秦该如何缓和分裂?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别的原因吗?】

【有,并且是两个问题,而朱棣通过迁都尽可能地将这两个问题一同解决了。】

【这两个问题就是藩王和守边。】

明朝,洪武年。

殿内方才的和乐融融的气氛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朱棣下面的一群弟弟们纷纷目光意味不明地打量着朱棣。

“四哥,你还真是把弟弟们搞削藩了啊。”朱柏开口,声音中竟然还带着几分哽咽,因为年纪小,居然也没什么违和感。

朱棣顿时有些尴尬,只能好声好气道“是哥哥的不对,但是我……肯定要削藩啊,不说别的,神迹中的我就是藩王造反、不是,靖难登基。不过,”他挺起胸膛,神色郑重,“我誓,我肯定是正常削藩,绝不会让兄弟们遭遇什么不好的事情。”

多亏有个好侄儿干出来那些事情,现在还有个拖过来垫背的。

殿内的皇子亲王们相互对视一眼,没再说什么。毕竟,谁都知道迟早要削藩,就算下一任皇帝不削,再后面也必定要削,他们也不是没有心理准备。只不过大家求的就是一个体面,一个平稳,这就够了。

谁能想到还能有建文那种不当人的做法?老四好歹是兄弟,也有点信誉。

朱元璋没有管这群儿子们底下的暗流汹涌,而是开口问朱棣“你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削掉藩王后,让皇帝亲自守边?”这话一出,所有人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别的朝代不清楚,他们还不清楚吗?万岁爹之所以设立了那么多藩王,除了是为了让老朱家子子孙孙都衣食无忧、富贵荣华,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让朱家子孙辅助皇帝镇守四方,并同时以防不测。

这一点在十三大攘夷塞王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他们拥有藩王中最大的兵权,责任就是镇守边疆,尊王攘夷。朱棣自己也是这十三塞王之一。(有说九大,此处取十三大)

而他自己登基后,必然会削藩,特别是剩下的十二塞王,手段不外乎将兵权削弱、使藩王手中无粮无财只能依靠中央、或者将藩王内迁等等等等。藩王被削弱,边疆的力量也会随之衰弱,那么如何保证边防力量,不至于重蹈宋朝旧事?

朱棣的迁都显然是对此的回答。

朱棣沉默,朱元璋也没有催促,半晌后他缓缓回答“儿子不清楚那个自己是怎么做的,但这应当是儿子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

其他朝代并不清楚明朝初年的具体政策情况,都在等待神迹接下来的内容。

【明初,太祖朱元璋虽然打败了元朝,建立了统一的汉人政权,但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残余的北元势力在岭北行省,仍很活跃,时常南下侵扰,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

【对此,一方面为了保证明朝的北方安宁,一方面为保大明基业万年永续,朱元璋总结西周以来的历代统治经验,施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即设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卫朝廷。】

【同时,效仿春秋战国诸雄侵夺夷狄土地,尊崇周室天子的做法,实行“诸王靖边”的策略,这样游牧民族就无法击破像秦、晋、赵、齐、燕这样的前线尊王攘夷诸侯来实现对中原的征服。

相反,岭北行省的游牧民族反而要时刻面对来自诸侯侵夺牧场领地的威胁。】

【他总共设立了十三个塞王(最初九位,后加至十三位),并推动塞王和北部卫所游牧化,以养出最好的战马和牛羊。】

【而塞王们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自秦、晋、燕、宁、辽等九位亲王逐渐成长起来,他们被朱元璋选中,6续就国于北防重镇,在不断地学习和实战中中逐渐挑起了戍边抗敌的重任。】

【洪武二十三年晋、燕两王北征获胜,朱元璋着手放权于晋王、燕王这些年长的皇子,让他们顶替功臣老将起担负边防重任,统军出征、巡边、筑城、屯田、练兵并选拔将领,这些战斗力强悍的塞王开始在北边防务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颇为感慨“咱为这天下打算多不容易,分封你们就是为了大明的边疆安稳、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

唐朝,武德九年。

李建成看着神迹中明太祖的做法,不由开始回想唐朝初立时的情况。当时确实内外都不太平,也要李世民这个秦王四处征战,但要是当时把他封到边塞又会如何?是否能够避免让他的势力坐大、危及自己?

不,不行。那个明太宗不就是藩王造反吗?把李世民扔到地方,也没办法彻底杜绝他对自己的威胁,还不如这样,找个机会彻底解决一劳永逸。

汉朝,元朔元年。

汉武帝刘彻看着朱元璋66续续分封亲子,并给予兵权、让他们成为北方边疆的重要部分,虽然理解他的做法,但颇为不赞同。毕竟,汉朝除了匈奴外患,就是内部的藩王压力。

“这明太祖怎么想的,分封塞王,必定会招致藩王作乱。今日没有,明日也必有。”他大汉的例子还不够吗?况且,看样子那明朝和大汉之间隔了不止一个朝代,这些朝代就没有藩王乱政的例子了吗?

【朱棣登基后,必然会对藩王进行整顿。】

【但他本人也是塞王出身,在北疆二十余年,很清楚塞王对北方边防的作用。特别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当晋王病逝之后,燕王朱棣就成了明朝北部边防中最为重要的支柱。】

【因此,对于北方边防的情况、责任和压力,他是最清楚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