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9章 大道至朴(第1页)

清风那样子,显然是等着我接着讲《道德经》。他现在对《道德经》的欲望,已经转化成纯粹的就想了解下整部《道德经》到底说了些啥子而已了!毕竟他已经明白了《道德经》不是修炼的书,老子所谓的“道”也对他的修炼似乎没啥指导意义。但听上了瘾,又舍不得中止了。

于是,我便接着讲了下去: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章老子接着上一章讲守道的意义。前面几句算是铺垫,落脚在自知、自强、自守等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上,最终升华、概括出守道而存其道者,虽身死而道不消,永远受人们尊重的意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说能看清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认识清楚自己的人才算真正透彻、通达、明智的(这样才可能成为一个明君)。这与后来我们所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语义上是有所区别的。老子在前面第十六章就强调过要“致虚极,守静笃”,其中就有审视自身及万物之意。即作为统治者,不能老是碌碌地为外物牵着走,流于肤浅则容易被世间声色犬马所惑或繁杂琐事羁绊,从而看不清核心的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不住治理社会的要旨。当然,此处更强调要自觉审视自己,要时刻坚守本心,不要迷失了自己!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是说战胜别人,只能说明力量强大。而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老子此处说这,是希望统治者通过自修,能克服外物诱惑而坚守本心,战胜自己的世俗欲望,从而具有真正的强者心态。这意思与现在体育竞技中所说的战胜自己也差不多,只是针对层面不同而已。

“知足者富”并不是指物质上的富有,而是指精神上的富有。道家讲清心寡欲、知足常乐,一方面是倡导一种社会风气,对物质生活上要朴实,够用就行了,不贪不争,自得其恬然生活之乐。另一方面对统治者而言,就要求他们更要少欲,保持一心为公而付出,从而心地宽阔敞亮,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富足。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是说坚持不懈(强行)的人是有志之人,而恪守本分的人能长盛不衰。二者若对映来看,老子承认强行者有志可嘉,但更强调要恪守本分以达长治久安。若从互衬角度看,则可理解为要坚持以道治国并不失本分地一直保持好自己的心态,最终可达到长盛不衰。

“死而不亡者寿。”是指人死了但他的影响力却不消失才可称之为真正的长寿。俗话说“身死道消”,指一般人而言,死亡后他的人生就显得没啥意义了。老子此处则说要达到身死而道不消的程度,才能称之为长寿。这明显就是针对统治者这么高层的人而言的。即如果能坚守以道治国,并取得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的效果,你这治国思想就能一直流传下去,你就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了!”

听完这章,不晓得咋的,清风却显得有些激动起来。他一把按住我的手说道:“小彦,慢着!按你所解释的那样,固然没错。但老子所说这“死而不亡者寿”,可不可以理解成我们修炼者应该最终修炼成自己的“道”才对头啊?”

他这种想法看起来似乎没得啥子不对头。所谓大道三千,小道无数,人各取其一足矣!何消说修炼者,万物的存在,都是各有其道的嘛!但,俗话说“盗亦有道”,莫非因为习得“盗之道”,便该做好强盗么?所以,“道”有“正道”“邪道”之区分!就道教也讲正邪之别的嘛!

于是,我便只得强调道:“师父,是要习正道!还有“道”有大小之别。小道千千万,习者无数人,虽不说他们没意思,但似乎达不到老子所说的那样!”

清风听了,讪笑着说道:“那当然!那当然!”

还别说,我就只是这么样简单地提上两句,还真在清风心里留下了寻求大道的种子!

清风不再言语,我便又接着讲了下去: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此章老子继续深入说道的意义。目的就在提醒“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强调要广济于民而不自骄、不把持人民。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说的是大道犹若水源(汜,汜水。左右穿行流淌。)广济万物。万物依赖它得以生长而它永远不辞辛劳地流淌,哺育了万物,但它并不居功。这点老子重申了“功成而不有”的观念,希望统治者要能真正做到不好大居功而持本心就是为天下民众好而已。这拿现代话说就是那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实不是懂不了老子所说的东西,而往往是办不到而已!所以,老子一再强调修心,以至于世人认为《道德经》就是一部讲修炼的书了。其实你级别不够,修了也成不了圣人,反而迷茫自己面对这社会到底该何以适从(我如此说并不是要否定大家追求精神境界上的提升与精神世界的丰富,而仅是说不要把《道德经》的旨要理解歪了。也免得按图索骥般地整错了方向,弄迷糊了反而走火入魔般地迷信修仙,弄得自己半痴不癫地不好。)。不过这最后也的确滋养了道教精神:我出家不融入这社会行不行?事实上能忍饥餐野果渴饮山泉之苦的道士,还是少之又少的,多半还要靠点儿其它手段向社会谋取些生存资源的。倒是庄子安贫乐道,大有“饿死不食周粟”般的硬朗,的确是位精神文明方面的伟人!

“衣养万物不为主,可名其小;万物归焉不为主,可名其大。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是说道养育了万物,但顺其自然而不把持万物,从这可以说它并不显眼(名其小:只潜在地作用而已,并不声名显赫。);万物都依附它但它并不主宰万物,这就是它伟大之处。因为它始终都不以自己为大,反而能令天下归附于它,这就成就了它的伟大。

意思都很好理解的。“生而不宰,持而不有”是老子对执政的一个基本观念。这儿可以视为老子对此的进一步诠释。还是那个中心思想,作为统治者,应该有那种为天下无怨无悔地付出的精神。就比如治理沙漠一样,种草植树,不是想立马要伐薪啃草,而是希望它们长好,防风固沙,能逐渐有个水草丰美的生态环境。老子所谋,一直是以柔克刚曲线实现战略目的的策略,所以他一直都在强调以退为进,以尊重人民的自然展而获得民众认同与尊重这么回事。这就是他为统治者所谋的“处其下而不上自上”的方略。不过前提是要以道治国!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亡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矣。

这章老子说了以道治国比较朴实平淡,要安于寂寞、坚持不懈。但主要想突出的是以道治国能够达到“天下往而又安平太”。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是说秉持道的原则来治国,天下人都会向往归附。天下人民归附他,而他又不侵害人民,他就能安天下而使天下太平。意思很明显,与《诗经》中《硕鼠》所表达的“硕鼠,硕鼠,誓将去汝,适彼乐土”一样。只是老子是从正面而言,以道治国而不侵害百姓,那就肯定会为天下百姓生存留一片乐土,百姓在其上安居乐业,自然天下太平!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