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章 两伊战争8年打了个寂寞(第1页)

198o年,中东这个“火药桶”又一次被点燃。作为中东地区的两个大国,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矛盾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两国最终决定诉诸武力,一场持续时间长达八年的“现代战争”就此开打。但打了八年后,参战双方猛然现,大家貌似什么都没有得到,可以说是打了一个寂寞。那么,两伊战争为何会爆?为何说打到最后打了个寂寞呢?本期我们就来说一说两伊战争。

我们先来说一下当时的背景,1963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伊朗国王巴列维在国内推行了一场以土地改革为核心,涉及经济、政治及社会展诸方面的世俗化改革,这场改革被称为“白色革命”。按照巴列维的设想,改革后的伊朗将建设成为实行君主政体、独具特色的达资本主义国家,表面上看,巴列维的改革颇有成果。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962年伊朗的人均gdp仅为2o7美元。

到了1978年,迅增长至2166美元。也就是说,伊朗的人均gdp在白色革命期间翻了十倍。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伊朗的实际情况是,尽管经济展了,但贫富差别反而扩大了。对于一小撮富有冒险精神的买卖人来说,改革让他们了大财,但占人口半数以上的贫民始终处于赤贫如洗的状态。

伊朗的贫富差距现象导致大量民众对政府不满,但巴列维对此却没有自知之明,他笃信改革让国家富裕了,自己的统治坚如磐石,根本没有想到正是这场改革破坏了国家整个经济的平衡。

不仅如此,巴列维还极度看不起教士,他对宗教势力的蔑视,惹得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十分不满。为此,霍梅尼在公开场合反对改革。还骂巴列维是美国的走狗。巴列维闻之大怒,但碍于霍梅尼在伊朗的强大影响力,巴列维对其既不敢杀又不敢抓,无奈之下,只好礼送出境。

1965年,经过一番辗转,霍梅尼来到伊拉克,并在伊拉克呆了13年。据统计,伊拉克过%95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o.5%,什叶派占多数,不过统治阶级却是逊尼派,人口对比和统治关系使得两派人之间存在巨大矛盾。

1978年,伊拉克的二号人物萨达姆因为害怕霍梅尼可能会煽动什叶派叛乱,便将霍梅尼驱逐出境。萨达姆此举被霍梅尼理解为伊拉克政府与巴列维王朝的勾结。这为日后两国的嫌隙埋下了伏笔。

1978年年底,因形势的变动,流亡海外十几年的霍梅尼回到伊朗,受到了狂热教徒的夹道欢迎。

次年2月,王者归来的霍梅尼动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伊朗革命后不久,伊拉克也爆了政变。

1979年7月16日,萨达姆通过政变推翻了堂兄巴克尔的统治,宣誓就任总统,成为伊拉克的实际领导人。掌握了绝对权力后,萨达姆的野心开始不断膨胀。他曾对人说,我不满足于统治伊拉克,而是想要成为整个波斯湾地区的霸主。巧的是,霍梅尼也有同样的想法。

为此,霍梅尼将伊斯兰革命输出到了伊拉克,鼓动伊拉克什叶派推翻萨达姆。一时间,伊拉克什叶派聚居的地区骚乱不止,这让萨达姆对霍梅尼非常不满。引火材料有了,现在就缺一把火,而导致两伊战争爆的那把火,便是两国由来已久的领土争端问题。

我们先来说一下波斯湾的全景图。波斯湾的形状好像一个狭长的口袋,位于这个口袋出口处的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只有34公里。这个战略要地掌握在伊朗的手上,再把地图放大,可以明显的看到伊拉克的出海口非常狭窄,只有48公里宽。

另外,作为伊拉克重要航运通道的阿拉伯河,在出海口位置还恰好是伊拉克与伊朗的界河。霍尔木兹海峡被伊朗控制,同时唯一的出海口又不能完全掌控,这让萨达姆非常不爽,他觉得自己的脖子上好像被套着一条绳索,而绳子的另一头握在伊朗的手中。只要霍梅尼轻轻一拉,伊拉克的石油别说运出波斯湾了,怕是连阿拉伯河都出不去。

为此,萨达姆希望伊朗做出“小小”的让步,把阿拉伯河让给自己,因为他认为伊朗有很多出海口,没必要跟自己抢阿拉伯河。但很显然,伊朗政府不可能同意这个“小小”的要求,萨达姆的愿望可是做波斯湾的霸主,但现在连个出海口都争不来。在这种背景下,萨达姆决定出兵,逼迫伊朗人坐在谈判桌上割地。

198o年9月22日,随着萨达姆的一声令下,伊拉克向伊朗动突然袭击,两伊战争爆。萨达姆之所以敢于主动挑起战争,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伊拉克的外交环境强于伊朗。伊朗革命后,敌视支持巴列维的美国与美国彻底断交。于是美国便转而支持伊拉克,向伊拉克提供数百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挑明立场,欧洲国家自然也要跟进。法国等国大规模向伊拉克出售武器,并派出顾问帮助伊拉克训练军队。常理而言,西方支持伊拉克,苏联就应该支持伊朗,但因为霍梅尼曾说过“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明确反美、反苏。因而苏联这次也偏向伊拉克,不仅提供了武器,还向伊拉克援建了价值约2o亿美元的民用设施。

另外,由于霍梅尼不仅仅是将伊斯兰革命输出到了伊拉克,他还试图将革命输出到整个伊斯兰世界,因此,阿拉伯世界为了阻止伊朗向西的扩张,也纷纷支持伊拉克,比如沙特和科威特当时就出资上百亿美元,赞助伊拉克买装备。而相比之下,伊朗就很可怜了,只有利比亚、叙利亚公开支持伊朗。利比亚支持伊朗是因为萨达姆想做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这让卡大佐非常不爽。叙利亚支持伊朗则是秉着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的原则,并非真心支持霍梅尼。可以这么说,作为侵略者的伊拉克,在两伊战争期间,不仅没有遭受世界各国的谴责与经济制裁,反而盟友遍地走,而作为被侵略一方的伊朗则是孤军作战。除了外交有利,萨达姆敢于挑起战争的另一个原因是伊朗当时陷入了内部动荡。

霍梅尼上台后,为了政权稳固,对政府和军队进行大规模清洗。经过清洗后,伊朗军政是一片混乱,经济也受影响。情况最糟糕的是伊朗空军,因为飞行员都在美国受训,被新政府怀疑不忠诚,许多人遭到停职审查。一时间,伊朗空军的飞机有富余,但找不到会开飞机的人了。伊朗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让萨达姆逮住了入侵的机会。

198o年9月22日凌晨,伊拉克空军对伊朗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动空袭。第二天,伊拉克1o万大军及12oo辆坦克分北、中、南三线出击,仅用几天时间就打垮了伊朗边防军,初战告捷。萨达姆调整部署,命令北路和中路停止进攻,集中兵力于南路,围攻伊朗南部城市霍拉姆、沙赫尔和阿巴丹,企图完全控制阿拉伯河。

估计是觉得稳操胜券。萨达姆当时还暗示伊朗人,打归打,但不要打脸。隐藏含义就是说,如果可以,尽量不要炸对方的油田和港口,因为一旦油田和港口被炸,经济受损对谁都不好。但霍梅尼没吃这一套,我都被偷家了,还跟你讲什么武德。

随即,伊朗政府恢复了部分飞行员的职务。伊朗空军恢复战斗力后,对着伊拉克的几个大油田就是一番报复性轰炸。见自己的“印钞机”被炸,萨达姆大怒,也命令伊拉克空军轰炸伊朗的油田。一时间,两国的军队竞相轰炸对方的民用设施,彻底没有了底线。但是这种互相伤害的打法明显对伊拉克更不利。因为从人口和国土面积对比来看,两伊战争就类似于苏德战争。二战时希特勒要想打赢斯大林,唯有迅将苏联击垮,否则一旦让“慈父”挖掘战争潜力,以苏联夸张的战略纵深,德国赢不了这场战争。

而我们看两伊战争的第一阶段战役,简直和苏德战争太像了。德军三路出击,伊拉克军也是三路出击。德军旗开得胜后,小胡子调兵围攻南路的基辅,伊拉克军旗开得胜后,萨达姆也将重点放在了南路。德军在进攻莫斯科期间被暴雪迟缓的推进度,伊拉克军推进时也因为暴雨导致道路泥泞不堪,进攻度被大大延缓。

这还不算完,当伊朗人挡住了伊拉克军的攻势后,霍梅尼还表了激情演讲,号召伊朗人民武装起来,赶走侵略者。在宗教热情的感召下,伊朗在短时间内就武装了5o万人投入到前线。

相比之下,伊朗的武器装备不如伊拉克,但优势是人多。在霍梅尼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伊朗年轻人从学校和农村走上战场。每当两军对战之前,他们最信任的“毛拉”会给每个人一把塑料钥匙,说是只要在战斗中牺牲,就可以凭借着钥匙进入真主赐予的乐园。

战斗期间,这些年轻人手挽着手,高呼着真主的名号,迈着坚定的步伐,迎着伊拉克军队的枪炮动死亡冲击。他们的作用是摸出伊拉克阵地的薄弱环节,为后续的伊朗正规军开路,然后正规部队找准机会,起第二波攻势,打开伊拉克阵地的缺口。最后,伊朗的装甲部队来回穿插,将伊拉克军分割包围,逐个歼灭。

尽管这样的人海战术骇人听闻,但在战争的前两年却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伊拉克军队自成立以来从来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血战。见到伊朗人赤手空拳就敢朝枪口上撞,伊拉克官兵无一不是惊掉下巴,丧失了开枪的勇气,甚至是主动溃逃。

1981年5月,靠着人海战术,伊朗逐渐由守转攻。萨达姆见战决的幻想已经破灭,其性格中凶狠好斗的一面显露了出来。为了迫使伊朗与自己谈判,萨达姆宣布所有进出伊朗港口的船只,无论国籍都将成为伊拉克军队的攻击目标。

萨达姆这样做,意在拉西方下水,因为如果波斯湾无法进行正常的石油出口,全球经济都会受到影响。然而,萨达姆明显是想多了,伊朗本就是孤军作战,世界各国压根就没有向伊朗施压的筹码。看到伊拉克起油轮战后,伊朗人也开始无差别的攻击进出伊拉克、沙特和科威特港口的船只,这导致伊拉克同样承受了巨大损失。

1981年9月至1982年4月,伊朗集中几十万大军连续动三次反击,驱逐了围攻阿巴丹和霍拉姆沙赫尔的伊拉克军。在这三场反击战中,伊拉克军被伊朗人的搏命打法打的头皮麻,共计损失数万兵力、36o辆坦克、2o余架飞机以及上百辆装甲车。

1982年6月,萨达姆认为继续打下去对两国都无益,便卑微的向霍梅尼表示,咱不打了可以吗?但霍梅尼表示,你想打就打,想停就停,想得美,除非你萨达姆下台,否则伊朗绝不接受停战。霍梅尼的强硬表态令萨达姆颜面无光。

据传言,当时有一名伊拉克的部长自作聪明,建议萨达姆暂时先假装下台,等到和伊朗恢复和平之后再重新执政。萨达姆听了这个绝妙的主意,当场怒,毙了这名部长。作为2o世纪最后的暴君,萨达姆也不是善类。你霍梅尼不接受停战是吧?行,那老子就跟你死磕到底。

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2万军队动了第一次巴士拉战役,将战火烧到了伊拉克境内。巴士拉是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一旦占领巴士拉,伊朗就能彻底切断伊拉克的出海口。为了保住巴士拉,萨达姆呼吁全体伊拉克人守卫国土,并调集了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堵截伊朗军队针对伊朗的人海攻势。萨达姆还开始在战场上使用包括芥子毒气和神经毒气在内的化学武器。经过一年半的激战,伊拉克军终于在1984年将战线又推回到了原来的边界线。

随着两伊战争的深入,双方的装备消耗量都达到了惊人的数字,加之伊朗和伊拉克都没有完整的军工体系,坦克、飞机等装备,只要被击伤或者出现故障无法得到修复,只能直接废弃,沦为一次性用品。旷日持久的战争和装备的低使用率,使得伊朗和伊拉克都出现了军火匮乏。

为此,两国纷纷斥巨资在国际上购买武器。放眼当时的世界,美国和苏联是军火界的两大巨头,这些钱看似都要被美苏收入口袋,但是由于美国的武器又贵又娇嫩,不太适合两翼这种大规模的消耗战。而苏联的东西虽然皮实耐操,价格也合理,但是苏联人有个臭毛病,就是喜欢在做生意的时候要求小国那“投名状”,否则就不提供援助。美国的武器不合适,苏联又喜欢提附加条件,于是这就使得中国武器装备的出口迎来了绝佳机会。

对比美国,中制武器适合中东战场,对比苏联,我国是只卖东西赚钱,从不问拿去干啥?这么靠谱的供应商,打着灯笼找,全世界独此一家,那还犹豫什么?买买买。

1981年,伊拉克人先敞开腰包,以15亿美元从我国订购了29oo多辆六九式坦克和3oo辆战地牵引车。随后,伊朗人在战斗中缴获了伊拉克军队遗弃的六九式坦克,试用了一下,现性能还真不错。于是乎,伊朗也找上了门,订购了2ooo多辆坦克,大量13o毫米加农炮、1o7毫米火箭炮、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及六三式装甲车等。紧接着,伊拉克再次上门,又定了8o架歼-7,4o架歼-6以及海鹰-2反舰导弹。伊朗收到消息后,一口气又定了3o架歼-7和24架歼-6。在两伊战争的八年时间里,我国累计军火出口额高达13o亿美元,这笔外汇收入为日后我国的军事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然而,尽管两伊都装备了比较先进的武器,但在战术层面却都显得十分业余,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的典型范例。

战争期间,两伊双方的指挥官都缺乏现代化战争的概念,伊朗指挥官最擅长的是一战时的人海战术和堑壕战,这导致战争前期伊朗军队的伤亡要远远大于伊拉克军队。

直到战争后期,伊朗军队吸取教训,开始寻求更优化的轻步兵战术,并且走上了渗透穿插的道路,情况才稍微有所好转。伊拉克也好不到哪儿去。萨达姆对战争的认知也停留在一战水平,比如围攻阿巴丹时,萨达姆使用装甲部队,实行大规模突袭,但却不配以空军和步兵掩护。这使得参与突击的伊拉克坦克成了对面反坦克武器的活靶子,不得已,伊拉克装甲兵只好将尖端坦克当了大炮使用,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低效率,给了伊朗人充分的反击机会。

后来在围攻霍拉姆沙赫尔时,伊拉克军又因为缺乏巷战经验,在攻城的时候一度被伊朗的民兵打的是抱头鼠窜。除此之外,双方的空军素质也是不敢恭维,很多飞行员不会使用空对空导弹。两国的飞机在天空遭遇后,完全是一战时的打法,也就是开着最新式的飞机在空中绕圈子相互追逐,结果你追不上我,我也打不着你。

1986年,两伊战争进入第三阶段。战争期间,萨达姆为了让伊朗人屈服,对化学武器的使用是愈加频繁,可谓是逢战必用。

提起化学武器,很多人应该知道,后来美国小布什政府就是以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绕开安理会出兵颠覆着萨达姆政权。既然美国人这么忌讳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什么当萨达姆用这玩意儿对付伊朗人时却不吭声的?这是因为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美国提供的。两伊战争期间,美国以农业化肥工厂的名义悄悄支援了伊拉克一大批化学武器原材料,并默许伊拉克在前线使用神经毒气和芥子器。

在美国人看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伊朗不听话,那就扶持萨达姆,好好敲打敲打霍梅尼,但霍梅尼很有种,在经历了残酷的毒气战后,仍然没有跟萨达姆和谈的意思。大有一种就算伊朗人全部死光也绝不认输的气势。

到了1988年,萨达姆终于受不了了。因为这场战争,萨达姆的原计划只是打几个月,但此时已经进入到了第八个年头。而持续八年的战争不仅拖垮了伊拉克经济,还导致伊拉克损失了2%的人口。为了停战,萨达姆向霍梅尼出威胁,如果再不和谈,他就准备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投放到德黑兰。以萨达姆的性格,如果真要把他逼急了,他还真可能干出这种事儿。

1988年7月,为了向伊朗人证明自己是认真的,萨达姆在十几个伊朗小城和村庄使用了毒气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对于萨达姆的这种暴行,国际社会是骂声一片,但美国政府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仅如此,美国海军还在7月3日击落一架由伊朗开往阿联酋的客机。导致机上29o人全部死亡。

事后,强硬的里根政府拒绝对此事道歉。当然,这一切都无法动摇霍梅尼继续战斗的决心,反正不管仗打成什么样,也用不着他老人家上战场。不过,霍梅尼不想谈判,伊朗政府内部的一些人此时沉不住气了,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这场战争如果继续下去,伊朗必将亡国灭种。于是,这些人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说服了霍梅尼接受停火谈判。

1988年7月2o日,霍梅尼在广播中极不情愿的宣布伊朗接受停火。一个月后,伊拉克也正式停,两伊战争结束。在这场耗时八年的战争中,两伊的实际边境线没有任何变化,战前是什么样,战后依旧如是,相当于是“打了个寂寞”。然而,这场战争的消耗可一点都不寂寞。开战前,伊拉克拥有37o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到了战争结束时,他的外债是7oo多亿美元。其中4oo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oo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伤亡43万人,直接损失高达35oo亿美元。伊朗的损失同样惨烈,欠下45o亿美元的外债,伤亡1o5万人,直接损失三千亿美元。

可以说,这是一场交战双方没有赢家的战争,两个国家的国力都被严重削弱,从战前的富裕国沦为了负债国。由于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欠了一屁股外债,到了战后,债主们纷纷上门讨债。这其中追债最狠的就属沙特和科威特。这哥俩在战争期间借钱很爽快,完事了就玩命催人还钱,什么逊尼派一家亲,都是放高利贷的货。对于催债这事儿,萨达姆很不爽,他认为自己耗尽家财,帮助阿拉伯世界顶住了波斯人的进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落井下石,这不是在逼着我搞你们吗?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萨达姆的脑海中闪现。

热门小说推荐
重回80当大佬

重回80当大佬

二本扑街码农重回高考初年,能上演何等惊人的火箭攀升度一个在88年广交会上用大哥大的大佬,是否比2o18年开黄金柯尼塞格的土豪,更像一个羡慕值黑洞吸干方圆十里的眼球是的,这是信息和传媒大佬最好...

疯了吧,你管这叫小农女

疯了吧,你管这叫小农女

简介关于疯了吧,你管这叫小农女向晚舒在古代规规矩矩的生活了14年,婚礼上被准婆婆由妻降妾,一通神怼后,当场摘了红盖头扬长而去。什么?被退婚的夫君追了过来,要带向晚舒私奔,向晚舒给了对方一巴掌,然后一顿pua,对方离家出走了,前婆婆彻底晕了过去。向晚舒回家当晚做了个光怪6离的梦,才猛然得知自己居然是穿越过来的,回想自己过去14年的生活以及前婆婆将她降妻为妾时的那副嘴脸。向晚舒怒了,她宫家不就有点臭钱吗?就敢这么作践她,那点臭钱谁挣不来啊,待她挣够比宫家多十本百倍的钱钱时,她就拿金子打宫家那老太婆的脸。向晚舒撸起袖子就开始干,结果这一路跑得太欢快,竟然一不小心富到了京城里,这时向晚舒才知道她的身上居然还藏着一个大秘密!...

蜜婚超甜:墨少家萌宝排好队

蜜婚超甜:墨少家萌宝排好队

五年前不动女色的墨北宸,在医院里找到最完美的卵子,生育下三胞胎。五年后三个小家伙,嚷嚷着要妈咪。墨北宸你们没妈,我是你们的爹,也是你们的妈。想要我找女朋友更是不行。大宝那我们自己去找妈咪。二宝大哥,那个美女好漂亮,我想要她做我们的妈咪。小宝我也想要她做我们的妈咪,以后我们都跟她睡,不要爹地了。然而,那个口中说着他们没有妈咪的家伙,却一把将小女人抓入卧室,反锁门板。三个萌宝爹地不是说不要女朋友吗?赶紧把门打开。秦雨筱墨北宸你混蛋,怎么能把儿子们关在外面。墨北宸不关...

武侠世界探花郎

武侠世界探花郎

作品简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要分个一二三。头名状元,第二榜眼,老三探花。第一整天被人惦记,第二整天惦记第一,林轩表示,第三挺好的,不仅逍遥,没事还能探探花。...

快穿生子,美娇娘她好孕福气多!

快穿生子,美娇娘她好孕福气多!

简介关于快穿生子,美娇娘她好孕福气多!冤种社畜付七朵在陪老板夜跑途中意外猝死,为获得重生机会绑定了生子系统,每完成系统给定的任务,将获得一百年的生命值和一百万的奖金。世界一高大精壮糙汉x软嫩女卫生员冷面禁欲的精壮糙汉褚延,遇上了从城里下来的娇媚柔弱女卫生员付七朵,在外表小白兔内心火辣的美女攻势下,糙汉喉结滚动,双眼迷离今晚要不要来我家世界二冷面无后禁欲皇帝x冷宫美艳妖媚皇后皇后因被皇帝撞见与大将军在后花园做热身运动,颠鸾倒凤,被打入冷宫,十年无人问津被人唾弃欺侮,一朝怀孕得了皇帝青眼,靠着易体质,荣宠六宫...

LOL:这个选手有点狂

LOL:这个选手有点狂

英雄联盟电竞文演乌兹一把多少钱啊?够不够给你家里人买棺材?主播也配碰瓷世界亚军?真给中国人丢脸!S6韩服结算前期,杨翊看着直播间满屏乌烟瘴气的弹幕,身为新人主播的他顿时陷入了手足无措的窘境当中。一年后,主持人采访杨翊在职业ADC当中,你觉得谁对你的影响最大?是Uzi!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杨翊轻轻一笑,淡定地说想当世界第一CADC,队友才是关键,我能捧起冠军奖杯全靠队友的帮助,而不是队伍都是我凯瑞。...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