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2节(第1页)

两个孩子蹲在地上玩鞭炮皮,汤天栋牵着林晓的手,扫了一圈,说:“谢谢大家来捧场,我们福来服装厂今天第一天正式开工,以后你们就是福来厂的第一批老员工了,这个厂能不能发展起来,靠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希望未来福来厂能红红火火,我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自己开的厂子跟以前老爷子安排的工作有区别,这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汤天栋说话的时候手都在激动的颤抖,声音特别洪亮昂扬,把所有人的情绪都跟着调动起来了,心情很是激动,异口同声的喊了好多口号,什么共产主义、大奋进之类的。

林晓也是热泪盈眶。

小两口请工人们吃晚饭,还给每个人都发了点红包,氛围就更热闹了,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第一天。

晚饭结束后,何珍英把林晓拉到一边,偷偷往她手心塞了几张钱和票子:“林晓,这是我和孟老师的一点心意,我们没什么能帮你们的,就助福来服装厂以后的生意红红火火。”

林晓没看有多少钱:“嫂子,您和孟老师能来就好了,不用这么客气的,你们也不容易,就别给东西了。”

“这怎么行,多少都是我和孟老师的心意,你别嫌弃。”何珍英把她的手掌合上,让她收好。

林晓放进口袋里,说了句谢谢,把没分完的饼干送了她一些。

饭是在厂里吃的,工人们走的时候就帮忙收拾得差不多了,但林晓和汤天栋还有些事情需要善后,就不急着回去,望着何珍英和孟坤廷渐行渐远的背影,林晓有股预感,这两人将来会在一起。

***

福来厂进的是半成品样布,加工为成品以后再卖出去,现在市场放开,样布已经不需要从国安纺织厂里进了,有其他渠道,价格不一,小两口跑了好多地方才确定货源,从一个小厂子进的。

县城之前就是个工业城市,有基础在,开放以后鼓励工业发展,这两年之内周围开了好多个小厂子,如同雨后春风一般起来了。

不过纺织大头还是国安纺织厂,小厂子的布都是从那儿进的。

等厂子发展起来了,汤天栋也打算买样布,甚至是自己纺织布匹,因为比半成品便宜点儿,不过现在人手不够,暂时只能先进货。

林晓到厂里手把手的教那些工人使用机器和缝纫机,汤天栋的事儿就很琐碎了,不仅要算账,还得思考衣服的样式,然后亲自做一件样板出来,再让工人们照着制作。

林晓也是才刚知道,汤天栋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机械专业,但在绘画方面有些天赋,也挺感兴趣,加上汤老爷子当时在厂子工作,开始研究起了服饰新潮流,他耳濡目染,去认真学过。

因此制作衣服对他来说,不成问题。

小两口前些日子每天都去大街上转,看年轻女孩的穿着,看服装店里热卖的那些衣服款式,大汗淋漓的,大致摸清市场口味以后,汤天栋回到家就开始画图,是他独立设计的样式,现在就画了三件,一件外套,一件长袖衬衫上衣,还有喇叭裤。

所以福来纺织厂现在的主要目标做这三种衣服。

林晓跟汤天栋一起工作以后,才终于明白他当初为什么能在市里做厂长,不仅眼光独到,还多才多艺,做什么事都会比别人多付出两倍的精力。

他工作起来的时候神情肃穆,特别专注,林晓每次看着都会心动。

大概过了一个月,紧赶慢赶,第一批衣服终于做出来了,总共做了八百套,衣服有两种颜色。

汤天栋对这些衣服的款式有信心,觉得能卖完就多做了些。

衣服做好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售卖的问题。

汤天栋想卖给服装店,这样能售出更多的数量,早点销完。

目前整个县城居住人口不到十万,加上社会处于新思潮和旧思潮急剧冲突的时代,顾客群体以青年为主,但年轻人大多去外地上学了,购买力有限。

中老年人多勤俭,穿着旧式衣服。

这是林晓观察了两个月得出的结论。

买给服装店的话都是比较低价的,利润大打折扣,前期花的成本太多了,现在就剩不到一千块,还得支付工人的工资,还有进新货,急需用钱,林晓认真考虑过后,跟汤天栋商量。

“不如我们先自己去摆摊卖,看看效果再决定卖不卖给服装店怎么样?买的人少我们就卖给服装店一半,剩下的晚上我们出去集市上摆摊。”

汤天栋:“媳妇,你想晚上去摆摊?”

“嗯,那些姑娘们下班了就会去集市上逛,之前我在宁安镇的时候,厂里的女工晚上就经常出去买东西,路过的时候总会多看几眼,百个人里总会有一两个想买的。我们卖的价格高一点儿,争取多赚点钱。”

现在能摆摊做生意了,去年连镇上都有两三个摊子是卖衣服的,不知道他们从哪进的货,厂里的年轻女工可喜欢去买了。

服装店就那么几家走的是高端路线,也就是衣服质量好,款式新颖,价格也高。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