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章 流言(第2页)

包拯身体微微躬身,面上并无一丝喜悲,只是缓缓道“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萧家是否有罪尚且不能盖棺定论,但是萧府有功是既成事实,驻守北疆,抵御契丹,成就卓然。正因如此,皇恩浩荡,恩泽贤德,萧守文有幸才被吾皇擢为江州州牧,官从正二品。故微臣以为,当下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让萧家先自证清白,以理服人堵住悠悠众口,如若不能,再任由大理寺和大理寺从严查办。这样一来,既不会折损了圣恩对于有功臣子的关爱庇佑,不让满朝为国尽忠有功者心寒,也不会对萧家持姑息放纵态度,彰显了吾皇刚柔相济、恩威并重的驭臣之术。”

宋真宗缓缓吁出一口气,道“瓜田李下之事,如何让萧家能够自证清白?难不成要让他们自己承认没有叛逆谋反之心不成?”

韩琦瞟了包拯一眼,也低沉吟道“皇上所言极是,所谓自证清白,不过是要萧家抱着‘清者自清’的态度,找来平日里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小团伙,官官相护,帮助自己洗脱罪名罢了。”

宋真宗略略点头,凝视着埋下头的包拯迫使地他抬头,目光中有沉沉的郁然和质疑。

此时,包拯并未沉默半晌,唇角泛起淡淡的笑意道“韩大人误会了,下官认为萧家要自证清白无需找旁人这么绕来拐去,直接获取身边一个人的证言就可以了。”

“萧家不需找旁人来自证清白?而是找身边的一个人就可以了?包拯,你这是什么逻辑,难道不知道什么叫猫鼠同眠,狼狈为奸吗?”参知政事韩琦怒斥道。

“是呀,你这分明是有心偏袒萧家,太明目张胆了!”大理寺卿张忆也愤愤不平道。

包拯不急于争辩,而是温言回禀道“我之所以要身边人为萧家作证,是因为只有身边人才了解萧家的心事和作为,其他旁人多是扮演墙倒众人推或者罔顾事实官官相为倚亲朋的角色,并无任何价值。”

“你也知道官官相为,既然连旁人都会包庇护短,萧家的身边人又怎会大义灭亲?”宋真宗赵恒惘然摆手,疑惑不解地道。

包拯不以为然,怡然笑道“圣上所言鞭辟入里,切中要害。办案的证人证言关键是讲究真实性和可信度。如果萧家的身边人不是萧家人,而是皇家的自己人,圣上和诸位大人还会认为其不可靠吗?”

宋真宗闻言心中悸动,眉心微微一蹙,悟道“你说着萧家身边人,是指凤阳阁的长公主赵璇?”

包拯颔道“不错!经太祖皇帝指婚,虽然长公主与萧正羽缔结了婚约,多年以来凤阳阁也与萧家往来密切,但是长公主身上毕竟流着是赵氏龙脉的血液,对赵氏江山绝无二心。所以,她的证言证词是值得信任的。”

宋真宗赵恒随手弹了一弹衣袖,黯然叹息一声,肃然道“张爱卿说出这番话来,是还不了解长公主,我这个侄女虽然性格好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但是宗族意识观念很强。如果身为准驸马的萧正羽有沾惹其他女人的花花肠子,她定然不会就此作罢、容忍姑息的。况且,说来说去,她也是太祖皇帝纯正血统的嫡孙女,纵使心中对她父亲武功郡王赵德昭的事情抱有遗憾,也断然不会拿赵氏江山的千秋社稷来负气。”

当年,太宗赵光义继位坊间一直流传“烛光斧影”的说法。毕竟,自夏商周开始,直至隋唐五代各个皇朝,几乎都是“传子不传弟”,而且“传长不传次”,并无兄终弟及继位的先河,由此太宗继位也曾引起了朝政内外不断质疑声,所以自己作为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对于侄女赵璇内心是有所忌惮的,而在忌惮之余,也多了几分惭愧与内疚,毕竟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而赵璇的父亲武功郡王赵德昭的确是因为受了赵光义的斥责而割腕自杀的。

正当宋真宗赵恒略显犹豫之际,大理寺卿张忆立起身,直言道“微臣觉得不妥,长公主赵璇虽然贵为金枝玉叶,但是毕竟是把萧家当做未来夫家来看,来往走动,不能排除长公主因怀有恻隐之心,对萧家进行包庇纵容的可能。”

宋真宗赵恒随手弹了一弹衣袖,黯然叹息一声,肃然道“张爱卿说出这番话来,是还不了解长公主,我这个侄女虽然性格好强,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但是宗族意识观念很强。如果身为准驸马的萧正羽有沾惹其他女人的花花肠子,她定然不会就此作罢的,容忍姑息。况且,说来说去,她也是太祖皇帝纯正血统的嫡孙女,纵使心中对她父亲武功郡王赵德昭的事情抱有遗憾,也断然不会拿赵氏江山的千秋社稷来负气。”

韩琦眼底浮起深深的不安,躬身肃了一肃道“微臣还是有少许惶恐,不知该不该讲。”

宋真宗赵恒眸色无波,厉声道“身为参知政事,位居人臣之贵,理应为君分忧,自然有话直说!”。

韩琦起身在耳边轻声道“回禀圣上,微臣担忧倘若是长公主授意萧家胡乱作为,结党营私培植亲信私人势力呢?”

宋真宗赵恒脸色一滞,遽然变色道“放肆!你说这话是在挑拨是非,惑乱皇室安宁!”。说着,他的面上肌肉不禁抽动起来,语气凛然,声音隆隆,仿佛如同雷震一般,吓着韩琦等人生生地逼出一脑门涔涔冷汗,眼色中流露出怯怯惶恐,重重磕头道“微臣知罪,微臣知罪。”

这也难怪,虽然坊间传闻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弑兄夺位并没有确凿证据,但是赵光义一脉人丁稀薄,子嗣稀少却是不争的事实,就连赵恒自己坐拥三宫六院却仍难有子嗣,即使膝下曾有过八个儿子,也只有六子赵祯和八子赵德芳存活了下来,其他儿子皆早亡,甚至有的连封号都没有等到就夭折。为此,宋真宗赵恒格外重视赵家仅存的皇室血脉,虽然心存芥蒂,但也对赵璇也给予了更多情感上的怜悯,毕竟她只是女儿身,翻不了大波大浪,不会对自己的现有政权构成威胁。相反,自己对晚辈的关怀备至会换来君主贤明、仁民爱物的美誉。

大理寺卿张忆见状也补充道“是呀,丞相大人,长公主即便有心授意萧家结党营私,也不会把自个的准驸马往其他女人的身上推吧,这理儿说不通的!”

韩琦一时语塞,拿眼角瞟了张忆两眼,示意他不要多嘴滋事,自己却支吾着说不上来话来,只有悄悄拿袖子擦拭额头的冷汗,低声道“微臣只是抱有一丝忧虑,一丝丝而已,看来是杞国忧天,多虑了。”

宋真宗赵恒轩一轩眉毛,不耐道“暂且就依包府尹所言让萧家先自证清白--朕谁人都可以不相信,但是对于赵氏本宗的血脉不得不信,也不容不信。”

包拯轻轻颔,恭敬道“吾皇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是我大宋之福气。”丞相韩琦等几人互视一眼,也俯身恭维附和,礼毕,众人缓步踱出了紫宸殿。

行至殿外,韩琦故意停下步伐,等随其身后的开封府尹包拯跟上,俩人并肩行走。韩琦轻笑一声,眉目间微露狡黠的神色道“以前,本参知只知包大人铁面如山,公正不阿,似一块冰冷的炭头。今日在殿前才领会了包大人的口才伶俐,除了秉公断案外,奉承圣恩也是游刃有余。”

包拯保持着平和恬淡的笑容,恭敬行礼道“下官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罢了,日后还望韩大人在这方面多指点。”

韩琦的神色顿时冷了下来,肃然低声道“长公主赵璇并非等闲之辈,萧家弃武从文也原本夹含私欲,我怕你押错了宝。”

包拯自负一笑,淡淡道“参知政事位高权重,居于三公九卿的前列,下官一直窃以为天下能令韩大人所担忧的,只有圣上的江山社稷。包某的这点小事儿,就不劳您多费心担忧了!”说着,盈盈笑意浮现在嘴角,他福了一福,便疾步离开。

韩琦的脸绷得如同拉紧了的弦,跟在最身后的大理寺卿张忆注意到他的不悦,凑上前道“大人还在为皇上刚刚的动怒而懊气么?”。

韩琦望着远处宫阙重重,檐下的红灯笼折射出琉璃瓦上的浮光,凝神道“皇上因为一时之气而动怒,只是暂时的,不足为懊。但是,有人怜惜类似狄青的武将,就让人郁郁不安了。”

喜欢一似云间月请大家收藏一似云间月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