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8章启蒙老师(第2页)

人群安静了片刻,爆出此起彼伏的惊叫声。

围观的人实在太多了,车驾寸步难行,谢骞干脆让轿夫停轿,下轿步行。他五官端正,细眉长目,颌下蓄有短须,穿了身官袍,相貌并不算出众,但他举止风度翩翩,温柔多情,含笑的眸子环顾一圈,楼下楼上的少女们都兴奋地涨红了脸。

谢骞轻摇高丽扇,在年轻少女们的注视中含笑和众人示意,端的是一派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刻骨风流。

摛藻阁。

杜岩领着内官进进出出,搬运金兰从贺家带来的书本,她的箱笼很少,不一会儿就搬完了。

金兰站在窗前,抬头看着书架上累累的书册,感觉就像多了一座小金库一样。这么多世面上买不到的书以后都是她的

看她高兴,杜岩跟着凑趣,让人取出各宫送的古董玩器,“殿下觉得这鼎掐丝珐琅香炉摆在哪儿好还有这幅夏景货郎图,是前朝真迹,殿下可喜欢”他掌东宫书籍名画,对古玩很有研究。

贺家从不收藏古董,金兰不爱赏玩古物,随手挑了几样。

杜岩瞥一眼金兰看中的那几样供瓶香炉插屏,眉毛直跳太子妃的喜好和太子的不一样太子高才博洽,风雅温文,书房里的摆设以古朴雅致为主,少用金饰,多摆古铜、竹木之类的陈设,正如书中所说的心如朗月连天净,性似寒潭彻底清,明朗清净,典雅疏朗,太子妃呢她选中的几样摆设恰好都金光闪闪、花团锦簇

这要是太子见了,立马就得皱着眉头说一句俗艳

杜岩不敢多说什么,绞尽脑汁选了另外几样整根竹木挖的香炉、墨盒、笔山摆在书案上,试图补救金兰的审美意趣。

金兰收拾好自己的书房,左看看,右看看,觉得很满意,找了本锦囊启蒙,靠坐在床前榻上看,榻上设有软枕凉竹靠,靠着又凉快又舒服,还有一丝淡淡的甜香。她望一眼窗外,书阁静静矗立在不远处,檐角悬铃反射出一束束七彩霞光。

“太子每天几时起身几时去文华殿上早课”

杜岩躬身答“千岁爷每天寅时起身,卯时就得梳洗好,先在书阁读四书五经,巳时讲读官下朝,千岁爷前去文华殿上早课,午时回宫休息,下午习骑射、处理宫务,夜里温习功课,每天写一百大字,不论寒冬酷暑,阴晴雨雪,千岁爷从不缺课。”

金兰光是听着都觉得累,做太子好辛苦比寒窗苦读的士子还辛苦难怪朱瑄病恹恹的不过她也明白,这份辛苦是值得的。

太子出阁读书,并不仅仅只是上个学那么简单,出阁仪式隆重严肃,具有强烈的政治暗示意味,所有身领虚衔的文武大臣都得出席,立于殿前台阶上,向朱瑄行四拜礼,侍班、侍读、讲读官进殿,分东西站立,依次讲读,结束后,须叩头退出。每日讲读常仪,讲读官不得僭越。每月的三日和八日,内阁大臣必须到场参加开课仪式,参与太子讲读。

出阁读书等同于正式向天下人彰显太子的身份、确立其合法继承人地位,诸皇子中,只有太子能得到这样的礼遇。

杜岩小声说起往事“当年为了出阁读书的事,折腾了不少年呢”

朱瑄八岁册封为太子,随即又被扔进幽室幽禁。等他年满十岁时,仍然没有上学读书,整日在内宫游荡。他身边的宦官、宫人为讨好郑贵妃,引诱他耽于玩乐,没人敢劝他读书。谁敢拿书本给朱瑄,一定会遭到郑贵妃的训斥和迫害。

那些年礼部曾多次奏请皇太子出阁读书,郑贵妃从中阻挠,事情一拖再拖,等朱瑄出阁时,已经十三岁了,而那时皇帝还没决定好太子老师的人选。适逢皇帝大寿,宴席上群臣赋诗恭维皇帝,诸皇室子孙也纷纷献上自己的诗作,几位年幼的皇子大放异彩,唯独朱瑄端坐一旁,岿然不动太子已经十多岁了,还不会吟诗作赋。

朝中几位大臣实在看不下去,第二天联名推荐七八个未曾得罪郑贵妃的儒臣,逼着皇帝从中挑选,言辞极为激烈,明言假如皇帝不允,他们立马撂挑子回家当富家翁去。

皇帝不敢引起朝堂动荡,下旨命皇太子出阁,等郑贵妃从心腹钱兴口中得知此事时,大臣已经在文华殿开讲,木已成舟。

朱瑄这才得以正式接受系统的储君教育。

东宫僚属考虑到朱瑄之前没有老师教导,商议过后,决定从头教起,把十三岁的太子当成蒙童来教育。

寻常人家子弟五六岁就开蒙读书,没识字之前便有家中长辈口授诗文,太子幼年坎坷,七岁多才得以见天日,自然没人教他诗书,被册立为太子后又屡次被郑贵妃加害,朝不保夕,九死一生,性命尚且岌岌可危,更没有精力去钻研书本。加上朱瑄天生不足,体弱多病,读书的时间就更少了。等朱瑄熬到十三岁,终于能够进学读书,如果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没有基础的他难免会厌学,那就得不偿失了。

虽然从头教起一定会被郑贵妃的人耻笑,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朱瑄身份尊贵,不用进举,东宫教育,德育远远重于书本知识。

没想到第一堂课上朱瑄的表现远远出几位老师的预料。

侍讲抽背经史,他几乎对答如流,再问大学衍义、资治通鉴、近思录、性理大全,他也能背诵,而且不管老师问什么问题,他基本能够侃侃而谈,可见他对诸子学说都有涉猎,诸如大宝箴、心箴、祖训录、贞观政要,老师念出一句,他都有自己的见解,其他天文、地理、格物、农政、世事经济,他无所不通,完全不像传说中那个体虚多病、木讷呆笨、从不拿书本的娇气太子。

老师们立刻猜到朱瑄以前从不在人前展露才华一定是惧怕郑贵妃戕害才故意藏拙,又是佩服又是感叹又是激动储君乃一国之本,太子没有被养废,实乃万幸

至于朱瑄的学识是从哪里来的,并不难猜必定是宫中有识之士认识到郑贵妃阻拦太子出阁读书的险恶用心,一直在暗中偷偷教授太子,督促太子进学。

从那时起,朝中文臣算是认可了朱瑄的储君身份,开始对他悉心培养。

朱瑄处境艰难,不论是立太子、出阁读书还是娶太子妃,都经过重重磨难。

金兰很好奇“那个教导太子的高人是谁”

朱瑄几乎是放养长大的,经历了丧母之痛后又被郑贵妃幽禁,如果是寻常孩子,早就疯疯癫癫了,他却能熟读诗书、刻苦勤学,那个教授他学识的有识之士应当是个很有见识的高人。

杜岩摇摇头“没人晓得当时东宫连一本书、一支笔都不能有,谁敢教千岁爷认字,第二天人就没了,尸都找不着那时候没人敢教千岁爷读书。”

不论讲读官怎么试探,太子始终缄口不言,不说他的启蒙老师是谁。后来众人认为太子天赋异禀,可能是自己偷偷学的。有人异想天开,说教导朱瑄的人是他的生母,他生母放心不下他,每晚显灵在梦中教他读书。

杜岩说了几种猜测,又一一否认,最后道“还有人猜是罗统领呢他当过提督太监,掌女教书的修撰刊印,教过女官读书。”

金兰眼皮一跳。

她刚才还和朱瑄说要请提督太监来教自己他突然沉默,是不是因为这个

天地良心,日月可鉴她真不知道罗云瑾还当过掌后妃读书的提督太监呀已改已改已改大家重新收藏新新电脑版家收藏后就在新开,老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1t;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