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9章 春秋大义(第1页)

第99章“春秋大义”

有道是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祭祀这等国之大事,繁文缛节甚重,极为复杂繁琐。

而战争亦如是,规矩同样颇多。

春秋时期,礼乐还未彻底崩坏,诸侯们还都讲究一个周礼。

周天子虽已没落,但仍是天下共主。

正因如此,管仲辅佐齐桓公搞了一个“尊王攘夷”,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春秋霸。

那时候打仗也要遵循着一定的礼仪。

比如,一个最为经典的便是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在春秋时期,开战之前,国家都需要派出使者去代表国君去交代交战的理由。

因此,使者当时代表的就是国君的颜面,杀了使者就等同于打脸国君,是莫大的侮辱。

只不过,这句话传到后世,慢慢沦为一句空话。

甚至还有斩使以扬威的。

说到派遣使者告诉开战理由,这又是另一个战场“礼仪”了。

那便是师出有名。

需知,打仗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你得要有正当理由才能开战。

“我蛮夷也”不算。

举个例子,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第一句话便是晋国和秦国攻打郑国的理由。

也就是师出的那个“名”。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2于楚也!”

晋文公和秦穆公攻打郑国,是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来到郑国,郑国对其无礼。

到最后,是秦穆公帮助重耳回到晋国,使之登上国君之位。

因此,还诞生出一个成语。

那便是“秦晋之好”。

好吧,其实“秦晋之好”并不是从秦穆公和晋文公开始的。

而是从秦穆公与晋文公之父晋献公开始的。

晋献公将自己的女儿穆姬嫁给了秦穆公。

而之后,秦穆公又将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晋文公。

这个关系怎么说呢。

从穆姬这边论,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姐夫,晋文公是秦穆公的小舅子。

而从怀嬴这边来说,晋文公就是秦穆公的女婿,而秦穆公就是晋文公的岳父。

关系有点乱。

反正自此以后,秦晋两国国关系极好。

你看攻打郑国都一起来。

秦晋之好,慢慢也变成了指代两家联姻。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