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7页(第1页)

  后来,太后终于还政于英宗,而母子和好的情况继续加强。

  第四件大事是在任谏官期间,本着&1dquo;安国家,利百姓”的原则为民请命。司马

  光有较长时期在地方做官,对老百姓的困苦有所了解,他有一名为《道傍田家》

  的诗,道出了农民的艰苦情况:

  田家翁妪俱垂白,败屋萧条无壮息。

  翁携镰索枢携箕,自向薄田收黍稷。

  静夜偷春避债家,比明门外已如麻。一

  筋疲力敝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皇朝文鉴》卷21)

  这诗的内容表明司马光对下层农民的疾苦是很关心的,他对城市贫民也很同

  情,在另一诗中写道:

  因思闻井民,糊仰执薄技。

  束手已连旬,妻儿日憔悴。

  囊钱与盎米,薪木同时匾。

  败衣不足准,搏手坐相视。

  (《传家集》卷3,《八月十七夜省·纪事呈同舍》)

  鉴于这种情况,司马光想到自己负有解救斯民之责,深深感到有愧于心,认为

  必须设法富民,使之能得到温饱,于是又写道:&1dquo;一夫有不获,伊尹深为羞。何当

  富斯民,比屋困仓稠。”(《传家集》卷32,《言蓄积札子》)很想在这方面实现

  他的愿望。他在谏官任上,除了关注于巩固国家基业的大事之外,也本着&1dquo;国以民

  为本”的原则,进谏了一些要求关心人民疾苦,减轻人民负担的意见,其主要内容

  是根据孔子&1dquo;节用而爱民”的思想,请求统治者带头崇尚节俭紧缩财政开支,禁止

  乱摊乱派和惩治横征暴敛之官,同时还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滥征百姓当兵。

  遗憾的是他的这一番苦心献策,却未得到采纳。以上谏议,虽然是本着忠君、利国、

  养民的儒家政治原则,为统治阶段的根本利益着想,但比起当时多数昏庸腐败贪戾

  的统治者成员来,算得上是一位为民请命的正直、清明的好官。

  三、编修《资治通鉴》史学成就称高峰

  司马光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他为祖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增添了一部闪烁着

  光辉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此书是一部294卷、三百多万字的巨著。他平生笃好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