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98页(第1页)

  情犹水之澜,欲犹水之波浪。”(《知言》卷3)这就是说,性的本体地位譬如水,

  性与心、情等的关系则是水与流的关系。如果说水是性,那么,心、情、欲等意志

  活动就像水之向下,水之有澜、有波一样,都是由水这一本体决定的。由此可见,

  在性与心的关系上,胡宏主张性体心用,即主张以性为本体,把心看做是本体的属

  性和作用。不过,胡宏还说:&1dquo;心也者,知天地,宰万物以成其性者也。”这似乎

  是以心为本体的说法,但仔细看来,这句话是紧接于&1dquo;天命之谓性,性,天下之大

  本也”之后,而后面又说:&1dquo;六君子尽心者也,故能立天下之大本。”(《宋元学

  案》卷44,《五峰学案》)不难看出,这是用孟子&1dquo;尽心”——&1dquo;知性”——&1dquo;知

  天”的认识程序来说明性的本体性和本原性。其意思非常明显,心之所以能知天地,

  宰万物,是因为能尽心,即可知性知天,这并不是说&1dquo;心”是天地万物之本体。在

  &1dquo;天”与&1dquo;性”的关系上,则可从&1dquo;天命之谓性,性,天下之大本”这一断语中得

  到解释。这就是说,认为性就是天命,他把天命和性看做是同一意义的范畴。

  在性与理的关系上,胡宏基本上沿袭了二程的说法,程颐说:&1dquo;理,性也,命

  也,三者未尝有异,穷理则尽住,尽性则知天命矣。”(《遗书》卷21下)胡宏也

  说:&1dquo;性,天命也”;&1dquo;夫理,天命也”(《知言》卷4)。其不同于二程的是,胡

  宏不以理为本体,而以性为本体。在他看来,&1dquo;理”主要指&1dquo;物之理”(即事物的

  规律性),如他说:&1dquo;物之生死,理也;理者,万物之贞也刀(《知言》卷1),静

  观万物之理,得吾心之恍也”(同上),又说:&1dquo;物不同理,生死不同状,必穷理

  然后能一贯也。知生然后能知死也。”(同上卷4)其次是指义理之理,他说:&1dquo;为

  天下者,必本于义理。理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义也者,天下之大用也。理不可以

  不明,义不可以不精,理明然后纲纪可正,义精然后权衡可平。纲纪正,权衡平,

  则万事治,百姓眼,四海同”(同上)。又说:&1dquo;以理服天下易,以威力服天下难。

  理义本诸身,威力假诸人。”(同上卷3)这里所说的&1dquo;天下之大本”是指治理天下

  的&1dquo;大本”,而不是作为本体的大本。在胡宏那里,作为本体的大本是性,而不是

  &1dquo;理”。

  在&1dquo;性”与&1dquo;物”的关系上,胡宏认为性是本体和本原,物是由性派生的。他

  说:&1dquo;性也者,天地所以立也,&he11ip;&he11ip;鬼神之奥也”,这就肯定了&1dquo;性”为天地万物

  之所以存在和变化的根据。他还用&1dquo;形上”&1dquo;形下”的说法来说明性与物之关系,

  胡宏说:&1dquo;形而在上者谓之性,形而在下者谓之物。”(《五峰集》卷5)这样,他

  就颠倒了&1dquo;性”与&1dquo;物”的关系,不但把形而上的性从事物中分离出来,并且认为

  &1dquo;性”是&1dquo;物”的本原和主宰者,&1dquo;物”是性派生的被主宰者。因此,他断言:

  &1dquo;非性无物,非气无形,性其气之本”,&1dquo;气之流行,性为之主”(《知言》卷3,

  《事物》)。虽然承认了非气无形,但仍以&1dquo;性为气之本”,&1dquo;气之流行,性为之

  主”(同上)。这就是说,不仅物是性所派生,就连作为构成万物的质料——气,

  也是性的派生物。以上这些说法虽然吸取了张载气本体论中的一些思想,但又把气

  降低到被派生的地位,使之变为第二性的东西。由此可见,胡宏既不同意张载的气

  本体论,也不赞成二程的理本体论,而是独树一帜,提出了他的性本体论。

  在一些地方,胡宏和二程一样,也讲到了&1dquo;道”和&1dquo;太极”的范畴,如他说:

  &1dquo;道者,体用之总名,仁其体,义其用,合体与用,斯为道矣。”又说:&1dquo;中者道

  之体,和者道之用,中和变化,万物各正性命。”(同上卷2,《往来》)这样看来,

  又似乎是以道为本体的本体论。然而,这里的&1dquo;道”,明显是指人道而言,如&1dquo;仁

  义”这个范畴在儒家学说中是一个广泛的道德范畴,&1dquo;中和”也是一个伦理范畴。

  儒家把&1dquo;仁义中正”看做是修身处事的最高准则,他们认为,人的修养如能达到

  &1dquo;中正仁义”的境界,就可使&1dquo;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胡宏也说了&1dquo;中和变化,

  各正性命”的话。因此,胡宏在此处所讲的&1dquo;道”就是圣人之道,即伦理道德之道,

  是修身处世的最高准则。不过他又说:&1dquo;天者,道之总名也”(《知言》卷5,《汉

  文》),在这里,&1dquo;天”比&1dquo;道”的层次更高,因为天是&1dquo;道之总名”,这就是说,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