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0页(第2页)

  所以&1dquo;无共”、&1dquo;无别”指对概念概括和限制的极度。荀子认为共名与别名既相区

  别又具有同一性,这实际上表达了概念上下间的逻辑关系。&1dquo;推而别之,别则有别”,

  是说一个别名之下还有更小的别名,前者相对于后者,也就从别名转化成了共名。

  &1dquo;推而共之,共则有共”,是说一个共名之下还有更大的共名,前者相对于后者,

  就从共名转化成了别名。那么,处于这个推演系列中的任何一个共名或别名,除处

  于两极的大共名和大别名外,它们本身既都是别名,又都是共名;既都是属,又都

  是种,无不具有两重性。对共名和别名这种逻辑关系的揭示,应是荀子的创造。

  第四是&1dquo;约定俗成”和&1dquo;径易不拂”。荀子说: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

  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轻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这里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观点。一是&1dquo;名无固宜”,即说表达概念的语词与它所

  反映的对象之间没有天然的、必然的联系。二是&1dquo;约定俗成”,说明名与实的关系

  是后天的,人为的,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三是&1dquo;名有固善”,即肯定名的&1dquo;约定俗

  成”又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这种&1dquo;定”与&1dquo;成”要为社会所接受又是有条件的,即

  要做到&1dquo;径易不拂”,简单明了而又不自相矛盾。

  第五是&1dquo;稽实定数”。荀子说:

  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

  有可,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

  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

  &1dquo;稽实定数”,就是通过考察事物的多少来制定数量之名。比如说两头牛,它

  们虽然&1dquo;同状”,但由于是&1dquo;异所”,虽可皆称为牛,其实它们却是两个物体。一

  个人,从幼年到老年,&1dquo;状变”而&1dquo;有化”,但&1dquo;实无别”,我们就应&1dquo;谓之一实”。

  这种&1dquo;稽实定数”实质上提出了从空间(&1dquo;所”)、时间(&1dquo;化”)和事物的性质、

  属性(&1dquo;状”)诸方面去分析事物实体数量的思想。

  此外,荀子还批评了&1dquo;以名乱名”、&1dquo;以实乱名”、&1dquo;以名乱实”等&1dquo;三惑”

  之论,捍卫了&1dquo;名以指实”的原则。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