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8章 好心有好报正月开门红(第1页)

杨景的草屋在山头,与太阳斜照却相迎。外公外婆住在七里之外的山脚,江水荡漾,村庄春节的喜庆,在这个上万人口乡里,增添了色彩。每一个角落挂满了大小不同,色彩不一样的灯笼。夜晚的烛光更是如天上的繁星,闪烁在整个寨子里,到处充满了一片喜庆的春节景色。

杨景独自待在自己的草堂,山里没地方去。门前七步草坪,也没什么站头。无聊啊,只有看书。他打开弟弟放在桌上的一本书,是一本手抄本。当他看到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杨景感到很失落。因为他的故乡是在三百里之外的泰宁府杨家坊,那里才是他和弟弟妹妹的出生地。两年前的阔气少爷,玉树临风,衣冠楚楚。如今露宿街头,沦为乞丐,茅草挡寒风,天天衣衫褴褛,不见了当年的风采。

此时听见他乡炮竹声声,烟花朵朵。而我身处松涛呼啸,整片竹林尾巴迎风摇曳。别的小伙伴是要过了元宵,才开工做事。而我杨景,独自大年初二就要上山了。

他把砍柴当为一个乐趣,一种运动。只有这样,他心里才会平衡。

初七是正月寨子里第一个圩天,村庄有正月餐请客吃饭习俗,亲朋好友来往相聚正浓时,整条街上鸡鸭鱼肉已经摆满,是来补充乡民过了年不够的食品。

今天杨景也挑了几担柴摆地摊,并且脸上挂着笑容,看着从面前走过的一些有钱人,希望这些有钱人停住脚步,来个新年“开门红”!

前面走来一波外地人,好像在向路人打听什么事,也有人往杨景方向指指点点。杨景心里有一些忐忑不安,以为是老家有人来挑事,或者是官府来追查什么。

想不到远远就听到叫声:“杨景,杨景,新年大财哦。”

来人抱拳向杨景施礼,杨景定神一看,原来是去年在大洋乡山上,做香菇的几位大叔。杨景高兴得像小孩一样,大声叫起来:“大叔大叔,你们好,你们这么早就出门来了啊!等我这几担柴火卖了,带你们到家去吃午饭。”

把九位客人带回家吃饭,这是实在话。因为砍柴樵夫杨景不可能领着这么大帮人下馆子。倒是这几位师傅很客气:“没事,没事,不急着吃饭,我们先等一下,吃饭还尚早。”

市场生意就是这么奇怪,那里的东西很多人围住的时候,就越来越多人挤过来向你购买。今天杨景就是这个情况,看见十来个陌生人围着柴火,好像在讨价还价,本地的财主都围过来了。一个财主拍着杨景的肩膀说道:“你们不争了,一口价,统统挑我家去。”

也许这就是应证了天时地利人和带来的财气吧。

杨景的草屋,离寨子七八里山路远。从游酢弄走下河边先上渡船过河,这里渡船有规定,凡是本村人免费,外乡人一律上船两片铜钱给艄公。九位大叔的乘船票,杨景抢着付了,刚好花去早晨几担柴钱。

今天艄公也是正月头开门红,他托杨景的福气,带着这一帮人上船,口袋的钱马上沉甸甸的。

艄公很会做生意,知道这些陌生人是外地人,经常要过渡,所以跟杨景套近乎了:“杨景兄弟,新年财啊!这些客人是去你阿舅山场搞副业的吗?”

“不是哦,是我的客人,他们专程从浙江丽水来找我的!”

稍公听的很吃惊,也很诧异,更要进一步了解了:“你是说这些外地老板都是来找你的吗?你一个外乡人入住大山茅屋里,找你有什么用啊?”艄公说杨景外乡人这话也说得对,谟武乡只是杨景母亲的故乡。

“这些大叔是来找我做香菇的!”杨景把秘密全部捅出来了。

渡船靠岸了,艄公半信半疑,心想:“你杨景小孩一个,有什么能耐,敢领这么大班子人来做香菇,你的山林木头又在那里呢?这不明摆着忽悠外地人吗?哎,现在年轻人真可怕!”

杨景很有礼貌的跟艄公打了个招呼:“阿伯,你辛苦了,我们下船了。”

艄公没有力气应杨景,知道你杨景是骗人的,这些陌生人不会待长久,不是常客收入。

他们走过一片山垅田,然后就开始往山上小路走,进入原始森林。

九个客人,相互前后交头接耳,讲的是浙江丽水的方言。虽然听不懂,但从客人脸上的表情看,他们是喜悦的心情,似乎对这里很满意。

到家正好是中午,杨景向妈妈诉说了这九位客人的来意,并招呼客人青茶便饭。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