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72页(第1页)

  一天才!天才!”一些心怀妒忌的士大夫却在一旁悄悄地说:&1dquo;此子取上第,目中

  无我辈矣!”弘治九年(1496),王守仁再次参加会试,果然为妒忌者所抑,又一

  次落第。有些同来参加会试的人因未能考中而感羞耻,守仁安慰他们说:&1dquo;世以不

  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闻者无不叹眼。虽然两次会试都不得中,但王

  守仁并不因此灰心失意。他退归余姚,结诗社于龙泉山寺,优游度日。

  弘治十年(1497)夏五月,鞑靼小王子攻潮河川(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

  继而又攻大同。其时边报紧急,京师震动,&1dquo;朝廷推举将才,莫不遑遽”。王守仁

  为了报国立功,由结社吟诗转而留心军事,他深深感到:&1dquo;武举之设,仅得骑射搏

  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于是,王守仁又主攻兵法,凡兵家秘籍,无一

  不精心研读。他&1dquo;好言兵,且善射”(《明史》本传),研究军事简直入了迷,乃

  至&1dquo;每遇客宴,尝聚果核列阵势为戏”。这样,王守仁在军事韬略方面有了较深的

  造诣,虽然未被朝廷录用为镇守边关的将才,但为他后来镇压农民起义,平定宸濠

  之乱奠定了基础。

  次年,王守仁27岁,开始感到自己久不得志,前途渺茫。他&1dquo;自念辞章艺能不

  足以通至道,求师友于天下又不遇,心持惶惑”。一日读朱熹上来光宗疏曰:&1dquo;读

  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守仁感触很深,

  顿时恍然大悟,悔恨自己二十余年来读书虽然广博,却未能循序以致精,因而没有

  多少收获。于是,他通过痛苦的反省,便注重循序读书,力求学问精进,以期&1dquo;致

  知”、&1dquo;穷理”。可是,他在实践中总觉得&1dquo;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不禁茫

  然失措,困惑难解。积久的忧郁情绪,又导致旧疾复,守仁的内心十分矛盾、痛

  苦。经历了上次&1dquo;格竹”的失败,又实践循序致精的读书方法也未能成功,他便对

  朱熹学说的崇信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从此与朱学分道扬镳。

  五、出入佛老

  对朱学信仰的动摇,使王守仁心志消沉,甚而怀疑学做圣贤与自己没有缘分,

  于是便出入于佛老,&1dquo;偶闻道士谈养生,遂有遗世入山之意”。但王守仁并没有去

  做和尚。道士,因为他还肩负着王家光宗耀祖的使命,他毕竟还留恋于科举,不得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