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52页(第1页)

  同其他理学家一样,魏了翁也重视对人欲问题的研究。他认为,人欲产生于外

  物对人心的影响,如他认为,心体本静,&1dquo;感于物而心遂动,是性之所贪欲也。”

  (《礼记要义》卷19)但他又认为,不是人的一切欲望皆恶,他说:&1dquo;人之有欲,

  即从心出,&he11ip;&he11ip;欲虽人之所有,然欲有善不善存焉。”(《文集》卷32,《答虞永

  康》)把人欲分为善与不善,是魏了翁不同于程朱和6九渊之处。从这一区分出,

  他肯定了饮食男女是人心之最大欲求,他说:&1dquo;饮食男女是人心之大端绪也;死亡、

  贫苦是人心所恶之大端绪也。”(《礼记要义》卷9)这就是说,他肯定了人们维持

  自身生存欲望的合理性。因此,他不像其他一些理学家那样笼统地反对人欲,对于

  人民正当的欲求持肯定态度。所以他主张&1dquo;为政不害于民”,在其改革方案中还提

  出了&1dquo;先修裕民之政”的要求。对于不合于义理的&1dquo;人欲”,魏了赣也不主张&1dquo;灭”,

  而是进行&1dquo;节制”,他说:&1dquo;物俗强时心节制”(《文集》卷96《即斋次的权县约

  客》)。这就是说,他不主张一概地灭人欲,而是先把人欲分为&1dquo;善”与&1dquo;不善”

  两种,对于前者,如饮食男女之类的人类基本欲求,他不但不主张&1dquo;灭”,反而认

  为这是合理的、应该予以承认和适当满足的要求,对于不善的欲望,要用&1dquo;心”去

  加以节制,不使其恶性展就可以了。魏了翁赞成其老师胡宏的看法,他说:&1dquo;五

  峰谓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此语最完备。”(《文集》卷1o9,师友雅言》)

  胡宏认为,天理和人欲同出于一个本体&1dquo;天性”,只是各自所生的作用不同。胡

  宏不笼统地排除人欲,他主张&1dquo;欲而不淫”,只反对&1dquo;饮而不止”(《知言》卷3,

  《纷华》)。魏了翁进一步把人欲分为善与不善的思想,是受胡宏之启提出来的,

  他还从孟子那里找到根据说:&1dquo;圣贤言寡欲矣,未尝无欲也。”(《宋元学案·鹤

  山学案》)考《孟子》七篇,确实只讲&1dquo;寡欲”,不曾要求&1dquo;无欲”。

  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人欲之合理性的前提下,魏了翁不赞成程颐反对寡妇再嫁而

  提出的&1dquo;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极端主义思想,他说:&1dquo;先儒有言:&1squo;妇适

  不再,妇适而饥寒之害,然饥寒之事小而失节事大。’此岂妇之责也,亦为士也之

  诚。”(《文集》卷73,《顾夫人墓志铭》)在魏了翁看来,处于饥寒交迫的寡妇

  如果改嫁,这种&1dquo;失节”的罪名不该由再嫁的妇女来承担,这倒是那些作为&1dquo;士”

  的男人应该引以为戒的。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了魏了翁对深受封建压迫之苦的妇女

  的同情,对不合理和道德说教的批判,这说明他比同时代的其他理学家的思想开明

  和进步。

  五、倡导理学功过应有公正评说

  作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理学思潮,在其形成和展的初期,并

  不像后来那样备受封建统治的重视,其创始人如周敦颐等,在其生前也并不像后来

  那样名声显赫,南宋前期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也不像后来那样走红,在当时地主阶

  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中,朱熹等人甚至遭受过沉重的打击,理学曾一度被定

  为&1dquo;伪学”而加以禁止。魏了翁作为一位具有卓识远见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就是

  在理学遭受厄运而处于低潮时期,站出来奋力为之恢复名誉、争取地位的关键人物。

  经过他同真德秀等人的积极努力,终于使理学恢复了名誉,并且取得了官方哲学的

  崇高地位,勿庸置疑,他在理学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魏了翁倡导理学并使之取得显赫地位,并不只是靠给皇帝上疏,请求褒扬理学

  先贤、宣扬理学之如何高明那样简单的事,他之所以能够使理学在中国学术思想领

  域中占居正统地位,成为官方哲学,主要是适应了当时统治者阶级在政治上的需要,

  还在于他同真德秀等人对理学进行了苦心孤诣地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特别是魏了

  翁对理学的创造性贡献。他的创造性研究,主要表现于他不死守陈说,不依傍门户,

  能够兼取各家之长。他能够摆脱程朱学说脱离现实生活和烦琐支离的弊病,对儒家

  思想的精华部分,如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1dquo;天民一体”的重民思想,在他的思想

  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对这些东西,他不但有所挥,而且还竭力争取付诸实行。魏

  了翁和那些常常被人嘲笑的道学先生不同,他不迁不腐,没有过多的书呆子气,而

  是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比较开明的进步思想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倡和宣扬

  理学的主观愿望,虽然是为了维系人心和挽救封建统治危机,但也包含了符合于大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