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5页(第2页)

  名公巨卿,没有政治势力,也没有富厚的田产、宗族,关学的阵营开始衰落。他的

  著名的弟子三吕和苏囗投入二程的门下,关学开始洛学化。只有未及门的弟子李复

  还在坚守张载的正传。到明代,关学曾一度复兴,但是关学的内容却打着程朱的旗

  号。只是到明末清初的李囗和王夫之,特别是王夫之,重推崇张载为正学,把张

  载的唯物主义宇宙论展到一个最高的阶段。

  张载在学术上的追求,可以概括为一个&1dquo;”字。他在一《咏芭蕉》的诗中

  写道:&1dquo;芭蕉心尽展枝,卷心暗已随,愿学心养德,旋随叶起知”。

  学心,养德,起知,宋代儒学的形成,与这种求的思潮是分不开的。这

  个就表现在儒学的哲学化。周敦颐是把道家的宇宙论与儒家的易学相结合,建立

  他的天人一本理论。二程则汲取佛教本体论的形式,创立了理一无论的哲学。张载

  与他们不同,他是在总结当代自然科学和传统易学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独特的&1dquo;太

  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正如朱烹评论他说的:&1dquo;横渠之学是苦心得之”,说很少

  有人象张载的关学派那样用功求索的。张载自己也说:&1dquo;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刻苦学习前人的知识而不墨守前人的陈规,坚持不懈地探索和锐意求,终于创立

  了他自己无愧于时代的哲学体系。

  宇宙论是一个时代哲学的基础,晋、唐的儒学忽视了这个基础,使儒学的地位

  下降,造成儒、佛、道三家争雄的局面。北宋儒学各派的第一件大事是确立了各

  自的宇宙本体论。然而儒学的目的并不是停留在宇宙本体论上,他们的中心是要

  寻求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人性论哲学,而落脚点在保持社会等级和谐的政治伦理哲学

  上。

  张载在青年时代完成的《易说》,已经确立了他的&1dquo;天人一气”的基本理论格

  局。隐退关中讲学时期,他又写了《东铭》和《西铭》两篇纲领性的文章。《东铭》

  是讲宇宙论的,《西铭》则以宇宙论为起点,以人性论为枢纽,以仁孝忠敬为依归。

  因此《西铭》被当代学人及后代儒者奉为圭桌。关学的气本论和洛学的理本论在哲

  学上虽然有唯物与唯心的差异,但归根到伦理哲学上,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实现各

  安其分的社会理想,二者却是一致的。人是自然孕育出来的,在等级有序的宇宙大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