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2页(第2页)

  夏占领的洮西之地(现在的甘肃一带)。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学术上也有

  很深的造诣。他从信中看到这个青年有远识,能成大器,就勉励他说:&1dquo;儒者自有

  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引导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范仲俺的指导,对他以

  后走向学术道路,有很重要的影响。

  张载按范仲淹的指引,读完了《中庸》,但他并不感到满足,他坚持在学术上

  进行自己的探索。他研究《老子》、《庄子》和道教的书籍,也阅读佛教的著作,

  经过研究和比较,最后他还把自己的学术放在儒家文化,以儒家的六经为依归。

  两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地位有所降低,佛教、道教盛行,到隋唐形成三教并

  行的局面。经过唐末五代的大动荡,人们感到:传统儒学无论是章句之学或者是天

  人感应理论,都不能继续担负起维护纲常名教、维系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任务。而

  佛、道二教崇尚虚无、不涉实际事务,更不适合社会政治的需要。重确立以儒学

  为主体的文化价值体系,就需要对儒学进行再创造,这是北宋时代的文化思想界的

  任务,范仲淹关于读《中庸》的指导反映了这种时代的思潮。年轻的张载,他开始

  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学术局限在儒学一家之内,他要探索,要比较,因而广采百家之

  学,最要的是佛教和老庄。一个是外来文化,经过晋、唐时代在中国迅的传播,

  已经能与儒家争席。另一个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附

  在它身上,产生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张载和同时代的周敦颐、二程兄

  弟,都无例外地研读过佛、老著作并从其中吸取了哲学营养。他们都看到过去的儒

  学,只讲伦理、政治与人事,而与宇宙本体论脱节的倾向,所谓天人二本。于是他

  们在批判佛道之学空虚不涉世事的同时,又学习了佛道思想建立在哲学本体论上的

  方法,来解决儒学体用分离的问题。

  张载努力学习当时的各种自然科学,他不象周、程那样从佛道二家吸取宇宙本

  体论的内容,而是决心走自己独立的学术道路。他把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结合到

  儒家的哲学中,从儒家六经中讲宇宙论哲学最多的《周易》入手,撰写了《横渠易

  说》,这是他创立自己哲学体系的开端。《宋史·张载传》说他元花初年曾经到京

  城讲学,坐在虎皮椅上讲《周易》,听讲的人很多,可见他对自己的思想和学术是

  很自信的。

  张载的学问没有系统的师承,他从无所不学到返归儒宗,与范仲淹的引导有一

  定关系。他研读佛道而不援用佛道的思想内容,却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周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