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9页(第2页)

  《潜虚》,《大学中庸义》,《原命》,《说玄》等等。他退居洛阳的15年期间,

  同程颢、程颐、邵雍等理学家往来密切,在学术活动中相互交流思想,共同从事义

  理之学的研究,上面举出的那些著作,就是他在这个时期除《通鉴》之外的主要著

  作。综合起来看,他的理学思想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一)&1dquo;天命论”思想。司马光也相信&1dquo;天命”,他说:&1dquo;天者,万物之父也。”

  &1dquo;违天之命者,天得而刑之;顺天之命者,天得而赏之。”(《迂书·士则》)在

  他看来,天是有意识的主宰者,因为他能赏善罚恶。所以人类只能奉天行事,才能

  免祸致福。他还说:&1dquo;天使汝穷,而汝强通之,天使汝愚,而汝强智之。若是者,

  必得天刑。”(同上)认为人的贫富智愚都是上天安排下来而不可移易的。然而,

  在天人关系上,他并不完全否定人的作用,如他说:&1dquo;人事可以生存,而自取死亡,

  非天命也。”(《扬子浅释》)在此前提下,他又提出了&1dquo;天人相济”和&1dquo;天人相

  助”的观点。他说:&1dquo;天力之所不及者,人也,故有耕耘敛藏;人力所不及者,天

  也,故有水旱螟蝗。”(同上)&1dquo;天之所不能为而人能之者,人也;人之所不能为

  而天能之者,天也。稼穑,人也;丰歉,天也。”(《迂书·天人》)这说明,在

  天人关系上,司马光也继承了荀子的一些思想,并不完全把一切事情都寄托于天命,

  特别是对征服自然的生产活动,他十分强调人的作用。

  (二)理学思想。

  对于理和气的关系,司马光主张以理为本。他说:&1dquo;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

  气以成体,体以成性,性以辩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故虚者物之府也。气者生

  之户也,体者质之具也,性者神之赋也,名者事之分也,行者人之务也,命者时之

  遇也。”(《潜虚》)就是说,司马光把&1dquo;虚”看做是世界之本原,把物质性的

  &1dquo;气”看做是产生万物的第二位原因,可以理解为&1dquo;虚”生&1dquo;气”,&1dquo;气”生万物,

  天地万物和人、事都根源于&1dquo;虚”,产生于&1dquo;气”。&1dquo;虚”是根源,&1dquo;气”是质料,

  再经过演化而成万物之体,体又各有性、名、行、命。作为万物之本原的&1dquo;虚”,

  是指无形无象的精神本体,这个精神本体实质上就是理学家们所说的&1dquo;理”。在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