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1章 另辟蹊径(第1页)

当曾晓娇抢先说出草图背后的秘密时,我内心为之一震。

“永徽元年,也就是公元65o年,唐高宗李治即位。”蔡从章接话道,“依据史学界公认的朝代划分方法,公元649年,即为初唐时期的结束。”

这算不算已经证据确凿地证明了,初唐时候的壁画残片,其实就是《五台山图》最初的版本。

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品!

我在心里对自己也是佩服至极:“我就知道嘛,向蔡从章隐瞒信息对我来说绝无益处,看吧,他有时候掌握的秘密,真能在关键时刻助人一臂之力。”

“这是不是说明了,我们在大佛光寺里找到的两块壁画残片,确为真品?”事实虽已明朗,但我还是画蛇添足地继续追问道。

“那幅草图,出自初唐与盛唐之交,我原以为,它就是最早的壁画蓝图残卷,也就是工匠们的施工图,那幅破碎的五代壁画就是以它为蓝图绘制上墙的。现在看来,它只是临摹了初唐时期的那块壁画,这前后的因果关系,又变得错综复杂了起来。”蔡从章没有搭理我,只是自顾自地说道。

“老蔡,那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曾晓娇没有纠结于探寻真相,而是着力于探寻行动。

蔡从章竟露出了一丝赞许的微笑,说道:“被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千头万绪困扰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什么意思?”我惊诧地问道。

“真假问题,断代问题,就留给黄显达这些人去争论辩驳吧。探讨的时间越长越激烈,对我们越有利,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最擅长内耗与内斗,谁都不服谁,谁也无法说服谁。用一个一时半会儿根本无法辩明的问题好好地困住他们,也就给我们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他们精于走理论证明路线,而我们则善于走实践探索路线,哈哈哈。”蔡从章大笑了起来。

“那该如何跳出三界外呢?”曾晓娇问道。

“不要忘了,这次我们找到的可是两幅壁画残片!”蔡从章说完,露出了一丝高深莫测的微笑。

这死老头,说话每次都只说一半。

“那又如何?”想了半天,我只好叹了口气,继续接过捧哏的衣钵。

“敦煌研究院现在的研究重点,是研究那三块图案相似的大佛光寺西壁壁画的真假,看这架势,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而大法华寺的壁画残片,目前却只有这一块。所以,在大法华寺的残片上根本不用纠结真假,按照我们之前找寻大佛光寺的路径去做就行了。我相信,找到了大法华寺,就能找到下一个关键的线索,说不定我们目前遇到的困境就迎刃而解了。”蔡从章胸有成竹地说道。

蔡从章的话让我眼前一亮,心想:“对啊,在面对两个平行问题时,很多人都喜欢忽视那个一眼看上去就极为简洁的问题,而先跳进那个看似最复杂最繁琐的问题去探究一番,好像解决繁杂问题后会更有成就感、更有意义。殊不知精疲力尽后,问题可能依然存在。其实只要改变思路,从最简单的途径下手,删繁就简后,说不定能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曲径能够通幽,但不一定能够通优!人一旦没有了选择,也许会比有更多选择的时候,更能迎难而上、一往无前。”

“老蔡,你这一招真是独辟蹊径啊。”我由衷地赞叹道。

不过,我又立刻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很可惜,大法华寺根本不用寻找,它早已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些,可都是你自己说的,难道你忘了?”

蔡从章一点儿也不沮丧,笑着说道:“的确,它现在只剩下一个残塔底座,根本没什么好看的。但是,谁知道它是真正被历史消亡了,还是被历史掩盖了。”

“被历史掩盖了?”我惊呼道。

“准确地说,被壁画掩盖了!”蔡从章笑眯眯地继续说道,“这几天,我又数次去到61窟仔细观看了《五台山图》……”

蔡从章话还没说完,我就立刻打断了他:“怎么可能?自从《五台山图》壁画残片问世以后,61窟已经处于闭门谢客状态,不再对公众开放。”

曾晓娇讥讽道:“我们是客吗?他们可以闭门,但对于我们,别说谢客了,只有谢恩的份儿!”

曾晓娇的话令我大为惊讶。

谢恩?

他们对于敦煌研究院,能有什么恩重如山的举动?

竟然还给他们洞开一面?

“莫非又是金钱开路那套惯用的伎俩?”想到此,我自己倒是先摇了摇头,“敦煌研究院岂是能用金钱撼动的存在?!”

“莫非……文物?”我心里一动,立刻抬起头来,探寻的目光射向了蔡从章。

他微笑了起来,不知道是不是还轻轻点了点头。

我揉了揉眼睛,正欲开口,蔡从章摆了摆手,示意我不要问,就算问,这个问题他也是不会说的。

“其他都不重要,下面我说的,才是重点。”蔡从章似乎回答了我的关切,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了墙上大法华寺的位置!对了,你还记得在佛光寺找到的那块残片吗?你对它有什么印象?”

“印象?”我托腮仔细想了想,说,“其实,我对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要不是当时你说它是大法华寺的局部图,不然我还真看不出来。”

“也就是说,它的局部特征不够明显。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特征不够明显呢?”蔡从章继续追问道。

我仔细回忆着残片上的图案,小心翼翼地回答道:“色彩和整个壁画保持了一致,线条过于稀疏简单,对了,最重要的是,它上面没有出现‘大法华寺’的字样,所以让人很难形成独特的印象。”

蔡从章笑着摇了摇头:“不对,它容易让人找不准它在《五台山图》中的位置,是因为它有大量的留白。”

我恍然大悟,连忙说道:“对,对,就是这个原因!正是因为大量的留白,所以让人很难辨认它在图中的具体位置。除非是像冯老那样对《五台山图》了若指掌的专家……当然,还有像老蔡这样的专家。”

我讪笑着赶紧补充道。

蔡从章继续说道:“所以,我拿这块壁画残片和洞壁上相同位置的地方进行了比对,现这块残片上的留白比洞壁更多!”

“那这说明了什么?”我不解其意。

“傻货,说明它和它西边那座被刮去名称的寺院,相距的距离其实更远!”曾晓娇讥讽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